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周辰心里面的所有谋划能够顺利进行,否则的话说什么仅仅只是纸上谈兵。
为今之计,对于周辰来说最为重要的便是,顺利考过乡试,会试,以及最后的殿试,通过科举来博一个好出身。
只有获得了进士的功名以后,周辰的这些谋划能够有基础进行下去。
幸好现在大明朝的科举讲究一个八股之法,所有考题全部都有理有据,皆尽是从四书五经当中取题,甚至就连答案都大同小异。
因此在殿试之前,只需要考生的阅读量足够广泛,死记硬背地记住了四书五经里面的内容,所有的考试便会有很大的几率通过了。
倘若当真是以治国安邦等才能来进行科举的话,那么周辰还真的没有多大把握通过这科举考试,毕竟他没有前身那等惊人的才情傍身。
然而如果是比较记忆力的话,这一点周辰还真的没有担忧过什么,他自己本身的记忆力便十分不错。
再加上这一次经过了星力的淬炼以后,他更是觉得头脑清明了很多。
只要是肯下得去苦功夫,不说将四书五经尽数通晓,但是死记硬背下来还是不成什么问题的。
因此对于周辰来说,这乡试和会试的考题其实并没有多大的问题。
至于最后那一场殿试,那虽然是一个锦上添花的过程,然而最终却也并不会影响大体结果。
毕竟在这大明朝当中,殿试考核当中并没有罢黜这一说法,只要通过了科举的会试以后,最低都是一个同进士的出身,俨然足以跻身于朝廷庙堂当中了。
除此之外,想要入朝为官的话,那就唯有参军入伍这一种途径了,然而周辰却是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去走这条路。
现在已经不是大明新朝初立的那个时候了,武将的地位亦是一降再降,备受文官集团的打压。
尤其是当今天子弘治皇帝向来仁厚宽恕,轻易绝对不会动用刀兵。
在这种缺少战争的情况之下,武将又哪里来的什么地位可言?朝廷庙堂之间的高位根本就没有武将的容身之地。
就连兵部这等掌管全国军务大事的机构,都是由不折不扣的文官来担任尚书,统筹掌管。
可见在整个大明朝当中,武将的地位是有多么地低下了。
周辰既然是想要身居高位,聚拢气运,那么通过科举进入文官集团,一步步升迁到内阁当中,这才是最为符合他利益的未来道路。
当然,文治武功二者缺一不可,周辰虽然决定了他自己未来不会选择去走武将的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