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近到了伊松佐河战役。
几千门火炮齐齐作响,巨大的力量能够使大地剧烈震动。
奥匈遗留下来的阵地满是弹坑,血腥的雾气残留在上空,一切进展的都很顺利。
直到交战地区变成了山地,意大利就逐渐变得寸步难行。
阿尔卑斯地形极为复杂,重兵器在这里几乎不能使用,大炮必须要用绳子拖拽到山上才能起到作用。
冰冷的气候也是对士兵的一种磨练,雪山时时刻刻都有可能崩塌。
意大利士兵的训练课程也没有让士兵去挨冻,相比于土生土长的蒂罗尔人还是显得太嫩了。
不过庞大的兵力优势完全可以掩盖这一缺陷,士兵也极其专业,他们深知山地作战的方法,分散袭扰敌军。
对蒂罗尔的攻势十分浩大,意大利的预备役也源源不断往亚平宁赶来,随同友军一起加入战役。
战斗持续了将近一天一夜,奥匈在山地的防御几乎被磨平了,山洞里的休息处也被炸塌。
这样糟糕的事还会继续下去,蒂罗尔人没有大炮去反制敌人的炮火,光是战场上的浓烟都能淹没他们。
随着意大利步兵的上场,更为凶猛的进攻开始了,几十万人几乎要踏平阿尔卑斯山上的一切。
可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即使意大利的进攻很凶猛,也仍旧无法突破奥匈丝毫。
这样的焦灼一直持续到四天后,第一批援军终于抵达,新上任的博罗耶维奇迅速重整好所有部队投入战斗,成功阻挡住了进攻。
战事进展到这样,奥匈在阿尔卑斯的防线逐渐完善,意大利人已经不可能打得进去了,接下来只能和西线一样,陷入永无止境的消耗战。
奥匈总参谋长康拉德大肆赞美了英勇善战的卫戍部队,为其所有人都颁发了奖章。
被挫败的不仅是意大利士兵,以及所谓的民族精神,和他无尽的野心。
这次失败极大的打击了意大利政府的颜面,社会矛盾再次激化,不过没有之前规模大,只是一群文人在互相撕逼。
更多的人对此漠不关心,专心干自己的活;就像是远在高加索的库斯特,他正在商量怎么应对俄国的防御。
经过6天的准备,高加索的残余俄军都已经被彻底消化掉,可以组织起新的进攻了。
俄国的兵力也已经回援,但已是强弩之末,只有区区不到五十万人能够加入战斗,其中只有二十万装备了步枪,其余人用的全部是冷兵器,装备越打越少的恶性循环已经在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