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就是。」陆博轩捋了捋须,淡淡道:「他呢,就是想用实际行动告诉老夫,谁若阻碍他的入阁步伐,今日的流血便是榜样。」
「那,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还能怎么办?自然是攻讦弹劾了,难不成,还要老夫盛赞其壮举不成?」
「可是,太后她抱恙休政,近期不再临朝,咱这弹劾之辞说给谁听?」
是呀是呀!
最关键的听众现在选择了装睡,即使自己骂得再响亮,结果也不过是掩耳盗铃!
突然间,陆博轩意识到了什么:难道说,皇太后早就料到了此遭,所以才早先一步避开漩涡的?如果此猜测属实的话,她应该是选择了作壁上观的态度。
或者称之为是坐山观虎斗。
无论两方谁占了上风,于她皇家都没有任何影响,既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不管怎么说,弹劾都是必须的,绝不能因为主要听众佯装打盹就放弃反击。
这是文官集团最大的利器,岂可因难而止?太后休朝不闻,那就想想其他办法。
就比如说……利用一下报刊?
嗯,这
的确是个好法子。
齐誉可以在大庭广众下嗜血杀人,为什么咱就不能在万众读者面前申饬一番?于口诛笔伐之下,且看你还如何自辩。
于是,一篇声讨齐誉的‘檄文诞生了。
文中称:齐誉齐少保共犯下了一十三条大罪。
第一,他知法犯法,在大理寺还没有宣判裁决的情况下就选择了私刑人犯,此举可谓目无王法。
第二,他在未奏的情况下私裁囚徒,可谓是目无君上。此等不忠之举,枉为太上皇托孤重臣,帝若有知,必悲痛于南洋病榻也!
第三,齐誉他暴虐成性,于大庭广众下血溅市井,如此低劣德操枉为读书人。若我孔孟有知,九泉之下何其痛心?
第四、第五、等等等,大大小小的罪状罗列了一条又一条,看得人眼花缭乱。
对于这事,齐誉只是简单地以口头方式回应了一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书面的回应也是有的,不过,却是由孟既明执笔于报刊上作出的针对性辩论。
其辩言道,目无王法一说简直就是无稽之谈,这些个囚徒本就是齐大人生擒到的,按道理来说,早应该献祭于南洋军旗下,之所以押解来京,不过是故意彰显扬我国威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