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从二叠纪恐龙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很多恐龙的背上就有这种结构。经过对化石研究我们一般认为巨大的背鳍有以下几种作用—调节体温、伪装外形、求偶特征、自我防卫以及辅助运动。这些结构最早在二叠纪的异齿龙化石上发现,等到侏罗纪时代恐龙种类空前增多,各种恐龙背后的各种突起,也变得千奇百怪。上一个岛,我们看到的剑龙,它们的背后大骨板曾经误导了我们很久。一开始我们甚还以为这是属于防卫机制的一种,结果研究告诉我们,这些骨板非常的脆弱,结构上更适合散热。同样的,这种结构几乎在所有的。恐龙大分支中都找的到,作用也千奇百怪。不过这个恐龙确实很不对劲,按照常理,棘背龙不应该长这个样。
怂货在此(主播):这个问题…其实原因有两个。从电影剧情里来讲,索纳岛是个恐龙工厂,这里才是侏罗纪公园的核心生产线。之前我不是说过他们的恐龙大部分是转基因的吗?能出现在公园里的都是成熟的成功产品,那些失败产品、不知成败的实验产品又去哪了?还有你真不会以为公园只是一个单纯的动物主题公园吧?重启版前两部每部都有一个人工培育的变种恐龙出现,那么原版里头为什么不能同样出现一些人工培育的变种恐龙呢?这个家伙真正的名字应该叫做战神棘龙,电影原版小说成书于1993年,第三部电影上映于2001年,当时人们对棘龙的研究还比较粗糙,虽然这种恐龙化石早在1915年就被发现了,不过在第二次全蓝星群殴大赛中本来存放在汉斯家的化石被战火毁坏,人们只能从记录上得知,这是人类发现的最长的肉食恐龙。而新的棘龙化石大多是千禧年之后才发现的,所以,电影在上映的时候导演只能参考已知的一些恐龙,对它进行一些修改,比如说这家伙的身躯,其实就是一只加大号的重爪龙,然后再背上PS一下,就成了电影里的战神棘龙。不过这里有一个小彩蛋—第三部在拍摄前道具组发现参加过前两部拍摄的霸王龙模型遭受了损坏,无论是造新的还是修好旧的,都是一大笔钱。结果编剧就拍板,换个更大更凶的来干掉霸王龙。这正是霸王龙在第三部中亮相没多久就扑街领盒饭的原因—当然,这么干的结局就是无论是古生物专家还是影迷们对这段剧情是骂声不绝于耳。后来,为了平息民愤,重启版第一部里,那头老霸王龙出场单挑暴虐龙时,它撞烂的那套骨架就是棘龙—在那一条时间线上,官方给予的解释是这家伙培育出来了,但是不小心养死了。
北地之王:你们还真会玩…不过话说真正的这种恐龙该长的什么样?
科学院老不死:它的样子恐怕让你失望了。虽然从骨架化石上来看,棘龙可以长到长达17米,这个长度比霸王龙还多四米多,但它的身躯并不强壮。经过对多据该类化石进行统一研究后发现,这个家伙是四足行走的动物。相对于霸王龙,它虽然有一对强壮的前肢,但它的后腿更加瘦弱,这样在陆地上,它根本无法两足行走,行进方式更类似恐鳄或者鳄鱼。而化石里头微量元素确定它是一种水生恐龙,生活的环境主要在水里头,这样也解释了它的背鳍的作用—调节体温和辅助运动。而且这家伙的鳍非常大,不光背部尾巴上也有—这样更有助于它游动的速度。至于身体大小还原之后我们惊讶的发现就算是体长达到17米的成年龙它的体重也不超过七吨—跟他生活在同一时代的鲨齿龙,体长在13到14米左右,体重可以达到11吨。而著名的霸王龙,身体略短于鲨齿龙,体重可达到14吨。
北地之王:也就是说,它的体型更像个长条了?
科学院老不死:还是个插上两面大鳍的条…不过这个家伙的主要食谱是当时的大型鱼类、龟类、鳄鱼和在水边生活的小型恐龙。它实际上的陆地战斗力还不如陆地上6到7米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