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力和战略形势严重不利的情况下,这样的拼死进攻无异于赌一把,没有任何胜算。
这样的错误,当然不会是拥有极大军事智慧的韩信所为。
但“韩信救不了长平”的第二个原因也在这里:长平决战前的战略形势,对于选择进攻的40万赵军来说是“死战”。
赵括接手时,秦赵之间的战场形势是这样的:因为赵失去了自己的政党,失去了地理优势。晋东南的重要地方都在手中,所以赵在长平战场上只能屯兵在长平以北的平原上。
街对面的秦军怎么样?
但是在昌平西南的山谷里很容易。
欲攻赵,能言能战。
赵军想反击?
然后就要一头扎进山谷,百分百掉进秦军挖的坑里,就像赵括一样。
这种死法,又缺乏后勤保障补给,不打就被拖死,打起来就被围困死。
过去,韩信的“最后一站”、“声东击西”和“欺骗”等政变,放在这个“死”里,都不能用,这相当于被取消武功资格。
当然,韩信与赵括不同。秦军骗赵括的伎俩在重视情报战的韩信眼里。
基本上,他们不能作弊。
以韩信的军事智慧,他能更清楚地看到主动进攻的后果。
所以,面对这种“死亡”,韩信很可能会做出这样的回应:为什么要在你的战场上战斗?
我负责我的战场。四十万赵大军很可能在韩信的部署下稳步撤退。
在缩短补给线的同时,他们将诱使深入赵,寻找机会歼灭对手。
这种可能性有多大?
韩信军事生涯中的“渭河之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面对绝对优势的齐楚联军,韩信没有硬抗,而是积极撤退,将20万齐楚联军引入预设的战场,城门一开就被淹没在水中。
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不纠缠于敌人的“家”,而是以强大的勇气和高超的指挥,带领敌人进入自己的“家”进行歼灭,这一直是韩信的拿手好戏。
在长平战场上,一旦他做到了这一点,那一定是“兵仙”韩信和战国之神田雷的经典较量。
如果是这样,这的确是40万赵军“改变人生”的机会。
但这就是“韩信救不了长平”最重要的原因:赵不是刘邦,会允许韩信这么做吗?
能从长远角度管理后勤,为“兵仙”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