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复盘,齐泰建议削藩先从燕王府动手,坚持不许李高炽、李高煦离开金陵,以及力请赐爵盛勇,都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坏了国事的方孝濡、黄子成、李京隆被陛下羞辱,而齐泰却没有……
杨士奇不禁想,这仅仅是巧合吗?
不会有那么巧的事……杨士奇跟在刘璟身后出了灵堂,这也是他在李允熥身上下注的一个原因。
出了长兴侯府,杨士奇轻声道:“孟光……下个月大司徒寿诞,在下就不去凑热闹了。”
刘璟诧异的看过来,“杨兄……”
“听闻孟光近日招朋唤友,聚众畅饮,杨某不才,倒是知道些颇有趣味的酒令。”杨士奇行了一礼,“就等着孟光相召了。”
盯着杨士奇离去的背影,刘璟脸色闪烁不定,心中暗叹,陛下那份名单上,杨士奇排名最后……但绝非凡品,或许看出了什么端倪。
杨士奇今日在长兴侯府附近等了很久,就是在等刘璟……他这次选择的大粗腿并不是吏部尚书张紞,而是刘璟。
“孟光。”
身后传来招呼,刘璟回头看见一位中年官员,行礼道:“拜见景公。”
“好了,你我之间,无需客套。”景清面色忧愁,看了眼长兴侯府,叹道:“硕果仅存。”
其实耿炳文不是最后一个过世的开国功勋,但也让朝臣叹息……一个时代终究落幕了。
当年太组皇帝杀功臣都杀疯魔了,刚开始还只是选着杀挑着杀,但等太子李标病逝之后,李元璋举起屠刀,左一刀右一刀,上一刀下一刀,还不忘在心口上给你来个透心凉。
最后几年间,能得善终的……换句话说,抢在李元璋下手之前就病死的,如信国公汤和、西平侯沐英,不赶紧死的都被剁了,一个蓝玉一个胡唯庸,将开国功勋几乎一网打尽。
在建文年间,只有两位开国功勋,一个是刚刚过世的长兴侯耿炳文,另一位是武定侯郭英。
郭英也差不多了……都快七十岁了。
并肩在街边走着,景清叹道:“当年黄子成举荐李京隆,若先帝未临阵换帅,坚用长兴侯……”
刘璟没吭声,李京隆取代耿炳文,被公认为靖难之役的转折点,光是在李京隆手下,就丢了几十万大军,致使燕军破局脱困而出,而且李京隆在北平城破的时候下令收军,这都是什么骚操作!
但现在说这些有什么意义呢?
“前些日子,你被陛下召为中书舍人……你与陛下当年乃是旧交。”景清换了个话题,言语间颇为刘璟愤愤不平,“不料却被陛下……”
“罢了,在下无不平,当日只知尽忠职守,日后亦如此。”刘璟抢过话头。
“正当如此。”景清低声道:“先帝远遁,不知身在何处,孟光当留有用之身,以待来日。”
刘璟低下头附和了几句,目光闪烁不定,
景清是少有的建文一朝至今官位没发生变动的重臣,始终为右副都御史,在朝中颇有名望,但算不上先帝的绝对心腹。
所以,景清只可能是从徐辉组那边听到的消息……如果景清投向徐辉组,这对陛下来说不是什么好消息。
在路口分手,刘璟转过头去,眼神中颇有忧色,先帝李允炆到底是死是活,如今身在何处,已经不重要了,至少现在不重要。
问题是,徐辉组很可能以李允炆的名义在扩充势力……刘璟很清楚,拦在陛下面前的,不仅仅只是李高炽、李高煦,还有徐辉组。
就在刘璟忧心忡忡的时候,景清回到了家,刚进门,门房就禀报,今日有人投信。
“何人的信?”
“信封未有落款”门房恭敬的说:“看样子不像是老家来信,而且信封上也没提及老爷字号,也不知是不是送错了。”
“拿来。”
片刻后,景清接过信封,上面只写了一行字。
“梅鹤居士亲启。”
景清脸色大变,一把揪住门房,“送信人何在?”
“老爷,老爷,是个年轻人送来的,不……不认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