铳,用多久会炸膛、连续用多久就会出故障,都要给本宫实验出来!”
这就显得有点强人所难了,因为现如今看起来很多人根本没有这样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造出来了炮、造出来了铳,这就足够了,表面看起来差不多也就行了。
但是朱雄英可没那么好糊弄,他需要自己的工匠、军士更加了解这些火器,他希望能够打造出来一条生产流水线,这自然也就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火器。
强人所难什么的,朱雄英也不在意。他是皇太孙,是这个庞大帝国的未来接班人,他的一些旨意和命令,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不能打折扣的‘天命’,是那些人拼尽全力也会去努力完成的一些任务。
想了想,朱雄英说道,“有功就赏,有过就罚,拟出来工艺出色的匠人名录,拟出来带徒弟成效卓越的师傅,本宫有赏。记好了,那些手艺出色、解决工艺难题的大匠,也要记录在案。”
在北平的时候,朱雄英如果想要这么做,这是有些难的,阻力是稍微比较大的。
现在这个年代很多人是看不上工匠的,士农工商这样的古代社会阶层,在如今这个年代也是主流。尤其是老朱,他真的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农民皇帝’。
先前主管龙江船厂,朱雄英想要提拔一些船匠。只是他的一些想法,不要说一些官员了,就算是老朱和大朱也不少很赞同。
赏些金银是没问题的,偶尔给几个贱籍的工匠自由身,这也是可以的。但是要说赏个散官,或者提拔为官员、干吏,这样的阻力是非常大的。
这也算是懂了读书人的基本盘,触碰了他们的利益了。毕竟当官这样的事情,基本上都是读书人的。这些读书人不屑于和工匠成为一个群体,就算是一些吏员,他们也不接受。
官、吏是有区别的,更何况还是工匠呢。
更何况在前元时期,户籍制度就很混乱,而老朱打下天下后也一直在研究这些。
在洪武三年,也基本上确立了户籍制度。因为这个制度的制定,对明朝的赋税有着极大的重要意义。
按照职业分工,划为民户、军户、匠户等籍,民户务农,并向国家纳农业税、服徭役;军户的义务是服兵,匠户则必须为宫廷、官府及官营手工业服劳役。
考察了一下火药作坊,朱雄英也乐了起来。
回到了福隆宫,朱雄英瘫在榻上,“最近那些读书人、新科进士,可有埋怨?”
王承恩不敢隐瞒,说道,“确有怨怼,一些读书人觉得殿下亲近武勋、匠人。更有甚者,有些狂悖之言。”
朱雄英露出嘲讽的笑容,说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