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诚意,再放老太太走,这样比较合适。”
应该说,从政的意义看,这个主意不错。虽然这个主意太小家子气,你们扣了宇文护母亲那么多年,得到什么好处了吗?
高湛不听段韶的意见,直接把阎氏老太太送回了北周交给宇文护。
段韶心里这个气,你不听我的,那问我干吗?
阎氏回到宇文护身边,北周举国欢庆,大赦天下。老太太被当作老太后一样奉养,每到国家法定节假日,周武帝宇文邕都要率王公亲贵和妃嫔公主等对她行儿孙辈的大礼,举杯痛饮,祝老太太“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对她简直比对自己的亲妈还要孝顺。我们相信这个不是装出来的,尽管宇文邕对自己堂兄宇文护的专权的忍耐已经接近极限。
阎氏回到北周,北齐总以为两国至少可以暂时化干戈为玉帛,不必再打仗了,但事实证明,这仅仅是良好的意愿而已。
事实是,北周很快再次与突厥连兵进犯,边境又燃起了烽烟。
上次自从木杆可汗充分发挥突厥民族保存实力、见死不救的优良传统,置杨忠的数万大军的安危与不顾、径自撤兵回国之后,自己也时不时到北齐边境转一圈,顺便杀点人,放点火,或抢点东西。
但那样很不过瘾,他习惯了大规模抢劫,于是这次突厥大集诸部兵马,派使者到北周,要求按合约的规定共同东征北齐——突厥是典型的识实务的俊杰,总是按对自己的有利的原则来解读合约。
宇文护刚刚与母亲阎氏团聚,这一切均得自北齐的恩惠,本不想伐齐;但鉴于与突厥有盟约,又怕突厥反目(根据突厥翻脸比翻书快的特点,这是很有可能的),不得已,征发二十万众,于当年的冬十月,调集完毕,准备阅兵。周武帝宇文邕亲自巡视慰问准备参战的战士们,并给予宇文护生杀予夺的大权,准许他便宜行事。
这样,进攻北齐的序幕拉开了。
这正应了段韶的那句话:周人反复无信。虽然宇文护是无意的。
同时,这也标志着北齐“以老太太换和平”计划的彻底破产,北周和北齐战衅重启,这一次又是谁输谁赢?
宇文护母子失散几十年终于重逢,这一切有赖于北齐的成全。但阎氏刚回来,宇文护就联合突厥,准备攻打北齐。
这是北齐的悲哀,因为他们成全了一只白眼狼;这也是宇文护的悲哀,因为他证明了自己是只白眼狼。
同时也证明了段韶所说的“周人无信”。
这是典型的以怨报德。
宇文护率兵直抵潼关,进而驻屯弘农,派柱国尉迟迥率兵十万为先锋,进围洛阳,大将军权景宣率兵向悬瓠进发,少师杨檦出轵关,同时齐公宇文宪、同州刺史达奚武以及泾州总管王雄屯军邙山。
上述将领汇集了北周当时的一流战将,特别是尉迟迥和宇文宪,今后我们还将看到他们在北周史上浓墨重彩地大书特书。这两人都不是一般人,尉迟迥是北周太祖宇文泰的外甥,他的母亲是宇文泰的妹妹昌乐大长公主(皇帝的姑姑是大长公主,皇帝的姐姐是长公主,皇帝的女儿是公主,注意区别);宇文宪则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亲弟弟,这位德高望重的皇亲,最后的结局将和北齐的斛律光有的一比。
杨檦守卫北周边境二十多年,与北齐多次交战,战无不胜,这次与北周大军一起进攻北齐,头脑不免发热。奉命率兵出轵关,孤军深入,又不设防,结果被北齐太尉娄睿突然掩至,大败,不得已投降北齐。
一个功勋卓著的宿将,多年来致力于对抗强敌,一战而降,太富戏剧性了。
好在北周的一场胜利,让两军重新势均力敌起来,大将军权景宣进围悬瓠,北齐受不了这强大的压力,“以城降之”,权景宣把投降的敌军将领和一千多士兵统统押赴长安表功。
尉迟迥围洛阳,想尽了办法,筑土山居高临下向内发炮,挖地道趁虚而入,都不奏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