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刘蠡升的孙子。而且,稽胡人还搞得有模有样的,尊称刘没铎为圣武皇帝,年号石平。
而当伐齐之役彻底结束之后,稽胡这个心腹之患便成为了宇文邕首先要打击的目标,宇文邕将这项任务交给了宇文宪,宇文宪被任命为行军元帅,同时赵王宇文招、谯王宇文俭、滕王宇文逌三人被任命为行军总管,全部听候宇文宪的调遣。
也许你会觉得,一个小小的土著,也需要如此兴师动众?这不是杀鸡用牛刀吗?竟然还派上了宇文宪!
事实上,稽胡虽然实力不强,对北周的威胁也很有限,但是真正剿灭起来,却是异常困难的,因为他们居住在深山密林,居无定所,首先,你根本就不知道去哪儿找他们,更别提打了,要不然高欢当年也不必如此费劲了。
宇文邕虽然内心不希望让宇文宪建立太多功劳,但是他还是得派出宇文宪,因为只有宇文宪才是最有力的军事保障。
宇文宪刚从讨伐北齐的战场上下来,就不得不再次披挂上阵,对于稽胡这样一个难缠的对手,宇文宪采取的方针政策是“剪其魁首,余加慰抚”,具体的出兵方式是分兵出击。
这是因为,稽胡的部族虽然散落,但是却有两大军事支柱,一个驻守在河西的离石,叫做“穆友”,另一个驻守在河东,叫做“天柱”,而这里的河西河东,所指的是汾河以西和汾河以东。
我们从一个侧面就可以看出宇文邕和阿史那皇后之间的夫妻感情是怎样的。
宇文邕的后宫并不多,不过寥寥数人,他的一生一共生育有七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但这些儿女中却没有一个是阿史那皇后所生,除去阿史那皇后可能患有不孕症的可能之外,最大的可能则是,宇文邕和阿史那皇后的夫妻感情并不和睦。
而如今,突厥的可汗已经换成了佗钵可汗,并且收纳了高绍义,帮助高绍义称帝,这一系列举动已经表明了突厥人的立场。
什么立场?站在北齐的立场。
而佗钵可汗之所以如此支持高绍义,其实是有深层次原因的。
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一直奉行一种大陆均势政策,这种政策就是要让欧洲各国彼此牵制,防止在欧洲大陆上出现霸权国家,这样一来,英国便可以长期维持自己在欧洲的利益,及其海上霸权。
突厥一直以来所奉行的正是类似于英国的这种“均势”政策。
佗钵可汗曾说一句名言:“我在南方有两个儿子孝顺我,我还需要担心没有财物吗?”(《周书·突厥传》:但使我在南两个儿孝顺,何忧无物邪。)
托钵可汗所称的两个儿子,说的就是北周和北齐。由于北周和北齐长期对峙,而突厥又实力强大,因而,无论北周还是北齐,都对突厥极尽奉承,这样一来,突厥就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因而,我们从历史中可以看到,突厥一会儿帮助北齐,一会儿又帮助北周,几乎没有立场可言,而这恰恰是突厥人聪明的地方,只要两个“儿子”不停地争斗,突厥人就有享受不尽的财物。
而宇文邕朱杀权臣宇文护之后,励精图治,图谋伐齐,北齐皇帝高纬却昏庸无能,残害忠良,最终北齐被北周所灭,原先双方对峙的局面瞬间被打破了,最大的受害人就是突厥。
宇文邕吞并北齐之后,无论版图,还是兵力,都迅速扩充,迅速强大起来,这对突厥也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原先两个儿子孝顺自己的局面荡然无存了,却换来了一个充满威胁的对手,突厥怎能甘心,因而,面对高绍义的投奔,佗钵可汗热情地张开了双臂,迎接高绍义的到来,并协助高绍义称帝。
转过年来,即建德七年(578年)二月,北周在徐州取得了对陈朝军队的全面胜利,并生擒了陈朝大将吴明彻,王轨带着北周精锐之师凯旋而归。
而到了三月二十五日,宇文邕突然宣布,改元宣政。然而,宇文邕刚刚改完年号,幽州(今北平)就出事儿了。
四月,突厥突然发动了对幽州的侵袭,杀掠百姓,掳掠财物,当时驻守在幽州的幽州总管刘雄,率兵迎击,与突厥人发生了激烈的作战。
&nbs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