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道家人看来,“爱信不信,不要妨碍老子修仙!”这才是大多数修道之人的心声。
叶安没有见过真道士作法,眼下有机会了怎么能错过?
“师傅,今日不去王大官人家中作法了?”
玄诚子气恼的伸手一拂尘打在叶安的头上:“什么作法?!乃是斋醮科仪!”
“哦!斋醮科仪,斋醮科仪!”
“今日已经过了吉时,如何去得?为师自不会诓骗善家。先带你去白云寺挂单,免得今夜在城外土地庙落脚了。”
叶安瞪大眼睛的望着老道:“师傅,道士能在和尚庙里挂单吗?!”
老道白了叶安一眼:“都是修道之人,挂单有何不可?寻常人入得了佛门借宿,我等有何不可?”
叶安挠了挠头还真是这个道理,要说起来佛门也是讲究缘法的,若是单单因为信仰的不同便排斥道士去挂单,未免显得小家子气了些。
阳城县县城不大,周长不过千余步,就是一座实实在在的小城,城中百姓也不过千余人,房舍不多,虽然如此,但说热闹也热闹,十里八乡的百姓都会前来交易。
城门不大,也就是夯土结构的是城墙上开了小小的一个门,但即便如此它的防御性能也比没有好的太多。
城中居住的人不多,农耕民族的特性在土地中就能得到大部分的生活所需,所以并没有必要在城中居住。
县城中住的大多是一些富豪商贾,以及在衙门中当差的人,还有一些服务业者和买卖家。
县城之中的常住人口并不是很多,但往来的人却不少,即便是天色渐晚县城的城门口还是有人来来往往。
挑着扁担的小贩还在进进出出,自从宋朝取消宵禁之后大宋的夜生活就十分丰富,百姓不断的穿梭于县城最热闹的地方。
当然对于阳城县这种小县城来说夜市也不会进行到很晚。
有一点和叶安想的不太一样,城门口还是有隶属衙门的公差在这里检查,宋朝是不需要路引之类的东西,但却还需要另一个重要文件,告身。
门头是公差的称谓,凡是能当上门头的人都不是等闲之辈,一双“招子”精细的很,熟脸轻松入城,但若是生脸免不得要询问一二,而且门头察言观色的本事可是看家本领。
像叶安这般的生脸就需要交代自己出身,家住何处,是何宗族,乡绅的名字,以什么为生等等。
这些都是盘问的技巧,门头能从回答中获得信息,并且判断有没有逻辑错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