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眉头紧锁,忘了把名单收起来了。
不过看到了就看到了吧。
反正朱标也要去后世学习知识,明史必然是学习的一部分,何况他现在也没有完全做出决定。
“是我大明末年那些卖主求荣的功勋后裔名单,原本是想先把他们祖上杀了,免得以后出了那等子孙败类,祸害咱们大明江山,但”
朱元璋摇摇头道:“但云峰说这其实与他们无关,大势所趋,即便把他们祖上杀了,也还会有别人出卖我大明,因而为父在想,要不要这样做。”
说着他又目光略微茫然地道:“都是陪我打江山的弟兄们,真要下起手来,总归令人有些舍不得,何况其中还有文忠的后人。”
朱云峰那份名单里可不止是后来朱棣靖难封的,还包括很多开国功臣后代。
比如老兄弟徐达的后人徐文爵、徐允祯,外甥李文忠的后人李祖述,汤和的后人汤国祚等等。
其余人还好说,这三个里面有两个好兄弟,一个亲外甥,杀哪个都心疼。
所以朱元璋虽然拿到了这份明末投降清朝和李自成的勋贵名单,却并没有下定决心杀人,而是在反复斟酌,思考对策。
现在朱标问起,也算是让他给自己参考参考意见。
不过说是意见,其实也跟他自己舍不得真杀有很大关系。
别看后来朱元璋大开杀戒,可一部分是因为要维护朱允炆的权力,为的是稳固江山。另外一部分则是那些勋贵本就该死。
除开那些受胡惟庸和蓝玉案牵连的勋贵以外,其余的都是自己犯罪被朱元璋抓到了把柄。
比如周德兴的儿子淫乱后宫,朱亮祖贪赃枉法收受贿赂肆意殴打凌辱地方官员,胡美也是淫乱宫禁,廖永忠则是僭越龙凤违法犯罪,基本都罪有应得。
因此在不需要特意为了维护统治而大肆杀戮的时候,朱元璋还是对老部下们有几分感情。
当然。
有感情,但不多。
一旦这些老部下威胁到了大明江山,或者挡在了老朱集权的路上,即便是外甥李文忠,朱元璋也会痛下杀手。
最典型的就是胡惟庸案,朱元璋需要处理胡惟庸以及满朝很多官员来达到他中央集权的目的。
但李文忠看到朱元璋借胡惟庸案杀了很多无辜的人,心中十分不安,于是上奏折三次死谏,触怒朱元璋,导致自己差点被处死。
只是目前还没有老部下威胁到他江山的迹象,太子朱标没有死,朱允炆也不会上位,蓝玉也没有居功自傲,骄横跋扈,威胁到皇太孙的统治地位。
因而在大明才刚建立不久,政权尚未稳固的情况下,就这样毫无理由地大开杀戒,其实有些不智。
至少朱元璋后来开启杀戮,那也是先诛杀胡惟庸,之后等子嗣藩王取代了各地勋贵,掌握了兵权,再慢慢以胡惟庸为借口,展开清洗活动。
所以我们能看到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就诛杀了胡惟庸,却在十年后,也就是洪武二十三年,又以胡惟庸案当理由,杀了一批勋贵。
因此不管从个人角度上来考虑,还是从实际政权需要来出发,现在不太好动手,至少不是大开杀戒的好时机。
“父亲,万万不可!”
朱标听到朱元璋想按照明末投降和卖国的勋贵祖宗名单杀起,大惊失色道:“云峰说过,正是父亲大肆杀戮,导致离心离德,让勋贵、百官觉得这大明天下与他们何干,乃至于令后来的大明贪腐横行,百官肆无忌惮出卖国家,既然知道后来如此,又何必重蹈覆辙?”
“哼!”
朱元璋只是冷哼一声,没有说话。
“父亲。”
朱标还想再劝。
“好了,我知道了。”
朱元璋不耐烦地道:“我又没有说要杀,此事再议吧。待我去后世观史再考虑这件事情。”
“那希望父亲践行与云峰的承诺,若真要起杀心,务必知会他与孩儿。”
朱标清楚地知道他自己很难劝得动朱元璋,朱元璋的顽固和一意孤行是他早就领教过的事情,因此拿朱云峰扯大旗道:“孩儿就怕若是不告知他,惹怒了朱云峰,切断与我大明的联系,未来大明江山”
“”
朱元璋默然片刻,摇摇头道:“我知道了,此事我答应你便是,既然你已涉及政务,那就谈谈另外一件事吧。还记得建州女真吗?”
“记得。”
朱标想起当初朱元璋说要把那支建州女真灭掉,不过他最近一段时间监国,倒是没发现父亲调动过军队。
“我得知我大明江山后来为那建奴所得,颇为恼怒,本想派兵把他们屠戮一空,但却师出无名,若是贸然屠戮,担心四周藩国惊惧难安,又投了残元怀抱,因而没有立即行动。”
朱元璋沉吟道:“我儿觉得,有什么办法能够寻到个理由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