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动力。
至于对方开始为什么会排斥他?
这个问题他的确不清楚,有很多种可能。
比如他的行为模式或者其他的某些特征,与对方讨厌的人物有一定程度的重合。
尽管人们知道这个人和自己讨厌的人不是一个人,但是生理上的判断机制,还有信息分类归类的机制,会将具备一定相同甚至相似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
在进行联想判断时,也会不自觉地将一些并非共有的特征交错引用。
这是“光环效应”在生理逻辑上的粗略解释。
又一个因为“简化”机制带来的缺陷。
当然,也有可能是基于“安全感”,基于自我保护。
因为裂颅的队伍里,已经有他这个“尸骸诗人”了,新的尸骸诗人,可能会让他地位下降。
甚至,可能是因为“船员变多,自己的地位会下降”这种判断,并非是因为“有了一个新的尸骸诗人”,而是“有了新成员”。
至于具体是哪一个,尧言没有足够的信息来下判断,甚至现在这些猜想都被推翻都有可能。
不过,问题又来了。
为什么尧言的思维逻辑,会走向“剖析原因”的方向呢?
好奇心驱动?
自我保护?
仔细剖析这种行为,从同类记忆中可以发现,当尧言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原因剖析之后,原本的好奇甚至怨念仇恨都会被消解。
在这种剖析行为之中,生前的尧言似乎取得了一些快感、一些优越感。
而从生理逻辑来说,“寻找原因”,最初的来源或许是源自生物在生存淘汰之中,“具备清除损害行为”的个体会更容易存活下来。
而后,这种筛选淘汰,逐步构成了免疫机制。
而在更宏观一些的层面,能够自我清除损伤的个体,又经历了一遍生存竞争的淘汰。
同样,具备主动进行这种行为的意识的个体,又更容易存活下来。
这类观念,是进化心理学中比较基础的观念。
只可惜,这种学说的研究层面只是大概的讨论,适用范围也不确定,很难判断对不对,但逻辑上是说得通的。
人类通过剖析敌对者为什么会进行这样的行为,在心理层面,有一种接近“清理伤患处”的效果,能够抑制敌对、攻击、反击之类情绪冲动的动力继续产生。
在他作出“黑臂与自己敌对”的判断时,他自己也意识不到的思维惯性,让他向着这个方向思考。
但是,实质性的报复行为,也因此被抹消了一部分动力。
转而变成了“精神胜利”。
&n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