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秦头倒是问了一个左梦庚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问题。
“少爷,种那玉米、土豆的话,官府可认吗?东家认吗?好发卖吗?”
连续三个问题,好似三记重锤,砸的左梦庚晕乎乎的。
他这才发现,自己被忽悠了。
说起明末的农业状况,许多书中都写过,仿佛全面推广了玉米和土豆等高产作物,就能妥善解决。
可实际真的处在这个时代,才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许多美洲作物为何一直到清朝中期才被百姓接受和种植?
并非只是推广不力。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压在身上的负担导致农民没办法去种植新作物。
农民想要种植玉米、土豆,哪怕产量再高,官府不认怎么办?
地主不认怎么办?
粮商不认怎么办?
农民缴税、交租、卖粮,都受到极大的限制,就算是想种些新作物,也没有那个余力啊。
为何到了清朝中叶又行了?
因为经过明末数十年的战乱,人口锐减,人均耕地面积上升。加上清朝前叶社会稳定,农民的头上没有了苛捐杂税和地主的剥削,缓过气来之后当然可以丰富种植品种。
换到明末时节,各种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官府的徭役不断,百姓辛辛苦苦种植的麦、豆都不够填补的,哪里还有余力去种植新作物?
就比如眼前左家的庄子,不种麦、豆,改种玉米、土豆。
产量能有多高还不好说,未必就真的如后世那样。
即使有,可怎么给官府缴税?
怎么给地主交租?
拿到市场上去卖,粮商对这些新东西有多少认可度?
必然会压价,农民又是一笔损失。
除非拥有自己的地盘,废除苛捐杂税、地租,又能掌控粮价话语权。否则的话,推广新式作物就是扯淡。
活生生的现实给左梦庚上了生动的一课,让他很好地收起了高高在上的俯瞰视角,认真去思考这个时代的社会问题。
“你们各家都有多少亩地?”
老秦头指着脚下这一块。
“俺家从府上租了二十亩地,本来勉强度日。如今这年景,能不能活下去都悬。”
左梦庚想了想,问道:“听说庄子上逃了不少人,明年肯定有不少地空出来。如此多给你家一些,是不是能缓一缓?”
老秦头不但没有高兴,反而苦笑连连。
“少爷有所不知,这农户家的地,并非越多越好。”
左梦庚就奇怪了,怎么还有人嫌弃土地多的?
老秦头说出的一番道理,又给左梦庚上了生动的一课。
“家里的地多,交的税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