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了众多女儿的母亲们,她们只是把曾经接受来的理所应当或变本加历地交给女儿,她们宠溺的目光停留在自以为回报更大的事情上,舍不得挪开一丁点,女儿们虽因宿命的失落承担起了更多,却依旧改变不了分毫,直至默默地谦逊地聊此一生。
少姝觉得,在任何匪夷所思的触目惊心的怪事背后,都隐藏着当事人的某种悲哀,其中的爱恨经过很长一段时日的悄然滋长,最终演变为意想不到的结果——遇见这样的事总是让人觉得难过——而究其根源,是人的心头留下了一段无法复原的疤痕,有时顽固到令人后知后觉,自己竟也闹不清那个伤曾经有多深了。所以说,想要懂得人心,就要先读懂其人心里的哀伤。
然而,一次次地血淋淋起重新揭起伤疤,就能撼动这混沌的尘世么?实则除了你之外,再无他人会有感同身受的痛楚,于是越发自怜自艾,耽陷其中不能超拔,日复一日地,至为可惜地浪掷为数不多的光阴,最终被心中的熊熊烈焰反噬掉所有可能。
少姝绝对不想看到这样的情景落在卫铄身上。
“人生毕竟短促,唯有不留遗憾地完成自己,才是对此生最大的礼遇,无分男女,不计高下,男儿有男儿的做法,女儿也有女儿的做法。”这样说着,少姝轻轻搂住卫铄的肩头,没有什么比接受人的肺腑衷肠更能给人踏实的。
卫铄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感激,直觉告诉她少姝是明白她的,这份默契,是她渴望已久却遍寻不获的,比金玉宝石都要珍贵,似乎找到了发泄抑郁的出口,她又接着说下去:“母亲乐见儿女们钻研书道,每每看罢我的习作,她的下一句必得跟上,‘日后务必好好教导你的侄子与外甥们,不然的话,铄儿此前吃的苦,下的功,岂非白白可惜了’……”
回想卫铄几天来的无私相授,少姝轻快地点头称是:“才情皆备之人,做什么事都会不同凡响,兴许,经过卫妹妹的点拨,从你们家那些可爱的小侄子小外甥里,会冒出几个显耀后世的书家,亦未可知哦!”
闻言卫铄脸上瞬间闪过兴奋的喜色,眨眼之间,又像被乌云遮盖了大半:“那么,就连少姝姐姐也与我母亲想的一样?如若不去教导侄子外甥,我持之已久的修习就毫无可取之处了?”
“怎么会?!”少姝正色否定,为了澄清好友的误会,她略作思忖,抬手轻轻理着卫铄鬓边的短发,才又开始柔声劝解,“确实,我们从未听闻士族女子能入太学读书的,更不能像那里的才俊们一样,学成之后投身于功业前程,施展抱负,但是,女子们却是有暇投身到玄谈雅集,琴棋书画,以及其他所钟爱的艺术中啊,在她们周围,盛行着温文尔雅与诗情画意相融交织的氛围,女子同样可以因才德独具而享有盛名,她们的交游的圈层渐次扩大,开辟出了互通有无的渠道。有的家族,恰如你们卫家,私学所授独特,常常高于官学,几乎足不出户就可作育英才。从这些家族中走出来的女子,已然满腹经纶,见识卓越,尽管还是身不由己——嫁给什么人,嫁到哪里去,从来都不需要征得她们的同意——但她们仍能以一种间接隐秘、不可估量的方式,在完成中庭主妇的使命之余,继续提升所学,并不遗余力地促成后代发奋进益,从来也不谋求一丝回报,以在下愚见,已然可歌可泣。”
(艺术:该词在古代指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能。《后汉书·伏湛传》:“永和元年,诏无忌与议郎黄景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蓺术。”李贤注:“蓺谓书、数、射、御,术谓医、方、卜、筮。”;《晋书·艺术传序》:“艺术之兴,由来尚矣。先王以是决犹豫,定吉凶,审存亡,省祸福。”;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文说·史体因革》:“后汉为方术, 魏为方伎, 晋艺术焉。”)
奇了,同样一件事,从少姝嘴里绕一圈出来,心情感受就变样了,看来,所谓意义其实是由人发掘赋予的,关键还要看最终思想到了哪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