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子献也有话说:“文帝黄初年间所见的祥瑞中,盛传曾有九尾狐现世,彼时陈思王也献呈过一篇《上九尾狐表》,来歌颂狐仙乃天命之所应,是明君在位,天下太平的瑞兆。即便到了如今,祠堂、庙阙中的雕画之间,亦常有见狐与白兔、蟾蜍、青鸟并列于西王母座旁,以示祯祥。”
(九尾狐现世的典故:曹植《上九尾狐表》云:“黄初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于鄄城县北,见众狐数十首在后,大狐在中央,长七八尺,赤紫色,举头树尾,尾甚长大,林列有枝甚多。然後知九尾狐。斯诚圣王德政和气所应也。”另《三国志》「魏书」卷一百一十二下亦有记载。)
(陈思王:即曹植,因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故人称陈思王。)
(雕画:子献所言应是指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魏晋前的汉代是中国画像石与画像砖从兴起到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作品遗存甚丰,且其题材广阔,寓意深刻,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生活和物质文化的方方面面,而且突出反映了阴阳五行思想、神仙信仰以及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历史学家翦伯赞说:“这些石刻画像假如把它们有系统地搜集起来,几乎可以成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而在狐文化的前期,狐被百姓奉为瑞兽的说法,可以从中得到验证。)
子默故作神秘地笑了笑,也讲出一件趣闻来:“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之初,试过于夜间在丛祠中扮狐,呼叫‘大楚兴,陈胜王’,结果取得威众之效。”
(陈胜吴广装狐:出自司马迁《史记》之“陈涉世家”,故事说明在秦末乱世之时,狐似乎已有作为山神而出现的情况,陈胜藏身之“祠”,可能就是当地民众祭祀山神的场所,因百生普遍认为狐具昭示天命的神性,所以陈吴二人之举才能起到惑众、威众的效果。)
“至于玄狐被视作瑞兆,最早出现在黄帝受符的传说中。”少妍看一眼少姝,面露得色地说道。
“哦,姐姐说来听听?”子默颇显急切。
“黄帝在讨伐蚩尤之时,曾梦到西王母特别派遣一个身披玄狐大衣的道人,给他送来灵符,后来黄帝最终取胜,足见玄狐之地位与神力。”
(黄帝受符:出自唐《艺文类聚》卷九十九引《黄帝出军诀》。《艺文类聚》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百科性质资料图书——古类书之一,保存了我国唐代以前大量的诗文歌赋等珍贵文学作品,其中许多篇章早已失传。)
兄弟姐妹们的溢美之词,最令少姝受用,着实为自己的一招“抛砖引玉”沾沾自喜,笑意也在层层加深。
“你们所言皆为远近神异之事,而狐受儒家所喜,且津津乐道的,乃为‘三德’之说。”子猷慢道,并一一列举,“其色中和,小前大后,死则丘首。”
(狐之三德:见东汉许慎《说文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