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几乎将问题再次抛给了董允和刚刚赶过来的赵云两人。
这种说甩就甩的本事,也算是这天下的独一份儿了。
而董允对于刘禅的这种行为也早就习以为常,在其他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就已经率先开口了。
董允充分继承了他父亲的性格和脾气,在赵云到来之前他就已经针对这件事情和刘禅说过其中利弊了。
只不过那个时候朝中的反应还是有些太大了,而董允不过就是一个虎贲中郎将,最多加上刘禅身边的侍中。
别说什么位高权重,除了保护刘禅之外,他几乎是没有任何的权利可言。
而他的举荐也几乎全部都是针对于刘禅这位皇帝的,若是诸葛亮不在的话,他对于朝堂上是没有太多话语权的。
至于身边的其他人...
要么就是不想掺和得罪人的向朗与张裔,要么就是真正的老好人只会和稀泥的郭攸之这一类。
总之,孤立无援就是董允在朝堂上的情况,他最多只能维持住朝堂乃至大汉不再进一步的出现问题。
而诸葛亮常年在外,大家虽然不说,可是对于诸葛亮的畏惧已经明显有所减弱。
加上李严势力的逐渐增长,加上诸葛亮乃至于朝廷都对他一次次的退让,也让这些人开始越发的肆无忌惮。
如果没有赵云,恐怕诸葛亮也只能和曾经一样,不断的寻找理由一次次的敲打内部。
最后在忍无可忍的生活,不得不挥刀割肉!
但是现在不同了,赵云不但还活着,江东和曹魏还将理由直接送到了他的手中。
董允哪怕是没有得到诸葛亮的什么命令,这个时候也该看出来诸葛亮的意思了。
一开口立刻就是减免百姓之间的税赋,但必须要再次清查人口,重新丈量田垄数量。
哪怕没有重新划分的意思,也没有提及太多,但仅仅是这两句话就已经让不少臣子的脸上出现了阴沉的神情。
丈量田垄,这丈量的是谁的田垄还需要多说么?
不就是想要清查他们贪墨下来的那些农田么?
农田,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量。
随着天灾和朝廷的治理,这个数量是在不断的增加和减少的。
比如洪水爆发,就会淹没无数的农田,那么这些农田自然是不需要再计入朝廷的赋税之中的。
之后等到洪水褪去,就会有一部分农田“被损坏”而无法再进行耕种。
同时,水漫过后这农田到底是更加的富饶了,还是更加的贫瘠了,这也是有许多门道的。
最重要的是,不仅仅是天灾,治理地方也同样如此。
修缮了河道,兴修了什么水利,然后引水进入某一个地方,自然会衍生出更多的农田。
这些农田有好有坏有多少...这也是地方的官员说了算的。
这里里外外,就算不说什么巧取豪夺,也是有着巨大的利益,朝廷不是不知道,皇帝也不是不知道。
但你不拿,我不拿,那这事情日后怎么做?
你不说,我不说,日后的事情还能做啊!
但是董允不懂这个规矩,或者说他不想懂这个规矩,从丞相开始执掌益州之后,除了蜀锦之外这地方上的开发从来就没有停下来过。
都江堰,山河堰,从西川到汉中,大大小小的各类堰坡溏修缮了不知道多少,新增了又不知道凡几!
可是大汉的农田增长却完全没有达到那么多,这其中到底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也就不需要董允多说什么了。
至于清查人口同样不需要多说什么,无非就是想要看看有没有藏匿之事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董允这一次直接将大汉最基本的国策改变了。
那就是朝廷是必须要从某些人的手中拿走一部分的好处来完成朝堂乃至整个大汉的运作。
而这份儿钱粮到底是从谁的身上拿出来!
之前大汉的百姓拿出来的多,世家豪族跟着意思意思。
而现在看赵云和董允的意思...这是明摆着就要让他们拿大头才行。
这....
“臣...”
“报,李严将军有奏报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