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程先生好。”
寒暄过后,程青拿出一盘子四五厘米见方的纸片,纸片的正面写着字,反面也写着字,两个字的音节相同,比如“天”的另一面写了个“添”字,“文”的另一面写的是“闻”,他抽出来让卫景平认,等一盘子纸片认完了,他点点头,又命书童取笔墨纸砚来:“你写个字给我看看。”
卫景平蘸着墨汁在纸张上写了个“上”字,还要再写,被程青叫停:“你写的字太小了。”而后一气说道:“写字,不得惜纸,须令大写,长后写得大字;若写小字,则拘定手腕,长后稍大字……3”
“……”卫景平费了好大劲,还是没听懂他在念叨什么。但看样子程青基本满意他的字,没有挑别的毛病。
或许这位是个宽厚的先生,极少挑学生的毛病,或许他跟着姚疯子实在是学的好,超出了先生的预期,卫景平拿不准。
程青见他懵懂,笑吟吟地换了白话:“一开始学写字,把字写得大些,才不会拘束了你日后的书法造诣。”
他指了指双眼:“字写得大,才不至于读得三五年书就双目视物不清。”
卫景平:“……”
“双目视物不清”岂不是说的近视眼?原来把字写大一些,还能预防近视啊。
程青还又告诉卫景平起初练字有个口诀,“上大人,丘(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子,佳作仁,可知礼4”,依次反复练,直到这二十四个字练得像样了再换别的,卫景平在心中默读了几遍,才发现这些字的发音跟拼音的韵母一样。
关于白鹭书院的教学,程青还告诉他,入学启蒙从“三百千”开始,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三本书是书院专门为新入学的蒙童开的,每三天开一堂课,由顾世安来教,除了初开蒙的蒙童外,谁都可以去听讲。
除此之外,还有不定时开的读物课,必如《小学绀珠》、常识类的《名物蒙求》、成语和典故类的《幼学琼林》和《龙文鞭影》,这些都是真正开始学习科举教材之前的开胃小菜,程青一一给他展示了手抄本。
并告诉他,如果想读,可以来他这里抄书。
至于“主菜”四书五经,则是必修课。按照由浅入深的次序,白鹭书院循环反复教授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直至每个蒙童都能一字不落地背诵下来为止。
程青先简要跟卫景平说了说四书,《大学》是四书里面最简单的,也是“三百千”之后要学的,它的内容相对简单,讲为人、为学的基本道理,儒学的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从这里面阐述而来的,是古代读书人士子的人生境界进修阶梯。
《论语》,儒家的主旨要义都在其中,在考秀才阶段,《论语》中的每句话都有可能被拿出来出题,说要倒背如流都不为过。《孟子》中的篇章一般在乡试的时候才会拿出来出题。《中庸》比较难学,更是乡试往上才考得多的一本书了,所以只要求学生背熟了,拿来应付科举考试中贴经题即可,其余不做要求。
看到课程表,卫景平发觉白鹭书院的教学方法跟后世的走班制差不多,课堂都是开放的,蒙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去听哪节课,还挺开明、超前的。
更叫卫景平惊讶的是,白鹭书院居然还开了一门叫“官话”的课程,因为他穿过来的时候说话用的是原主身体的本能,所以并未因为口音的事而烦恼过,看到课程表才发现原来他说的地地道道的上林县的土话。
重活一世的卫景平深知“官话”相当于一门外语,在课程表上重重地画了个圈,标记着这门课和四书五经一样是必修课。
除了必修科目“四书五经”外,书院还开设琴棋书画等辅修课,一应文人士子应该涉及的,书院都教。
无论是下场科举还是培养贵族公子的气质,都不用再请老师私下里辅导了。
怪不得要每月收1两银子,卫景平心道:每个月1两银子确实是良心价格了。
作者有话说:
12出自《礼记》,43出自《驯蒙法》。到宋朝,咱们老祖宗都玩水嬉玩的可溜了,嘿嘿,后来就没有什么记录了。
平哥儿:像以前暑假开学之前的狂欢,意外是半路捡了一只肇事的愣头鹰,小东西实在是太莽了。
以后就要正经开启科举线了哦,遇到晦涩难懂的我会三章一更,注明此章可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