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试卷。
老朱说是让国子监的贡生作答的,但李善长已经发现了不少熟悉的笔迹。
这哪里是国子监的人,分明就是朝中的重臣。
连文章的风格都极为相似,明明只是一道稍显复杂的数学题,却能引经据典,扯上一堆圣人的道理,末了再来一句,交由合适之人解决。
朱寿正看着这样一篇文章,啧啧称奇之后,随手放在一边。
不得不承认,朝中官员讲大道理的本事真是一流,漂亮话一套接一套,但遇到具体问题时,不说一无所知,也是一头雾水。
“别小看了他们,他们久居高位,自然少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很多知县说不定答得都比他们好。”
李善长见朱寿的表情,也为这些过去的同事说了几句好话。
“难道我出题还得迁就他们的擅长之处不成?”朱寿撇了撇嘴,更何况一些涉及社会学的问题,他们也答得不怎么样。
李善长知道嘴上说不过这小子,只能无奈地摇摇头。
“这里有一份试卷,挺有意思的。”李善长挑出一份特意保留的,递给朱寿。
朱寿半信半疑地接过来,他并非不信李善长,一群人里有个知识渊博的人很正常,更何况朝廷本就是理论上的人才汇聚之地。
可看了几眼后,朱寿也来了兴趣,对这份试卷的主人多了几分赞赏。
与他人不同,同样采用论文式的解题方法,但这张试卷引用的不再是四书五经,而是历朝历代的数学名著。
历代的数学方法虽不直观,但用来解答前面的题目并不难,而后再涉及到微积分、极限的题目,对这个人来说就有些吃力了,即便如此,此人还是给出了自己的思路,虽然不太准确。
“确实有趣,可以让他来帮帮忙。”
朱寿点点头,他对大明的人才储备毫不担忧,但精通算学的人才却不在大明的人才库中,这让他感到有些头疼。
“这墨迹应该是出自督察院,让锦衣卫去那里找就行。”李善长敏锐地发现了这些差异,毕竟都察院有监督百官的职责,所以督察院用的墨水与众不同。
朱寿点点头,召来了负责守卫的宋忠,让他去督察院跑一趟。
此时的督察院内,一位年轻的文士正站在书架旁阅读。
旁边的另一位与他有几分相似的文士,则正专心致志地看着朝廷刚下发的旨意。
养廉银政策一实施,他们监察御史的责任更加重大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