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害。遇到大事,吕氏往往拿不定主意,这一点跟她儿子如出一辙。
如果不是吕氏如今是太子妃,朱允炆已被钦定为皇太孙,黄子澄绝不会与这样的女子打交道。没错,朱允炆将来成为太子那是板上钉钉的事,这一点不仅黄子澄,朝中很多人都看出来了。
毕竟,她是皇上钦定的太子妃,从那时起,朱允炆就不再是庶子,而是货真价实的嫡子。但朱雄英还在,没人觉得朱允炆能后来居上。
偏偏朱雄英去世,这时朱允炆成了名副其实的嫡长子。哪怕淮西将领再不满,也无法否认这一点。皇上多年未有动静,就是默认了这一切。
吕氏完全是杞人忧天。有皇上和太子在,没人能动得了朱允炆。当然,他不会明说。正因为吕氏这样的性格,他才有利可图。
他是东宫伴读,相比其他臣子,更容易接触朱允炆,不知不觉间,朱允炆已接纳了他的不少政治观点,比如藩王势力过大,淮西武勋们目无王法等。
然而,东宫伴读并非他一人,朱允炆对他们并无偏爱,一视同仁。但黄子澄想要的并非如此,他要的是从龙之功,要的是帝师的地位。
他已步入不惑之年,却只是一名普通的翰林院修撰。像他这样的人,在大明一抓一大把。如果按部就班晋升,等到告老还乡时,恐怕也只是个二三品的尚书。
按年龄算,他与太子朱标同辈,但太子身边,皇上早已安排了辅政大臣。他只能在朱允炆身上押注,利用东宫伴读的身份近水楼台先得月。
贡盐的出现,黄子澄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黄先生请详细说说。”吕氏亲自为黄子澄倒茶,连称呼都变成了尊称的“先生”。
黄子澄对太子妃的态度十分满意,面上却装出受宠若惊的样子。
“微臣惶恐,为太子分忧,是我们的荣幸。”
“这里没外人,不必讲究那些繁文缛节。”吕氏见黄子澄行礼,心情也平复了一些。
“请问太子妃,可知大明每年征收的盐税有多少?”黄子澄抛出了一个问题。吕氏皱眉,她一向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学着马皇后,从不插手政事。
“这些我可以告诉你,过去仅凭青盐的盐税,就能支撑起大明半壁江山。”
“那这寿州贡盐呢?五两银子一斤,利润比青盐高出十倍。”黄子澄饮了口茶,看着一脸震惊的吕氏,心中颇为得意。
“你的意思是,这寿州贡盐带来的税收,将超过大明现有的税赋收入?”吕氏愣了片刻,试探着问。
“不会,因为这个价格会让普通百姓买不起,真正能消费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