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
80年代初期,平原一代农村乡镇人们穿衣服有两种布料,一种是棉花纺线织布,俗称粗布;一种是棉花为原料,掺杂腈纶,俗称样布。
不管是粗布还是样布,都有不耐损、不舒适的两个弊端,直到80年代中期,出现一款叫洋布的布料,白色细腻薄如蝉翼、光滑,当时说是进口布,叫“的确良”,做成衣服,穿着透气、舒适、轻便。
紧跟着,又一款名叫“的卡”的布料火了,的卡厚实,耐磨,和当时我国的工作环境、社会风气十分贴合。
一直到90年代,人们才知道“的确良”“的卡”都是用石油做的。
而在80年代整个中期后期,“的确良”“的卡”两款布都是供不应求,当时供销社的员工南下一趟,来回倒腾一下,就能赚上一大笔钱。
郭新年这次就是去光州倒腾“的确良”“的卡”这两款布料,本金600块钱,赚3倍盈利应该是没问题的。
毕竟县城、乡镇都很需要这两款布料。
到了火车站,买了车票,还得转车,先到杭城,再从杭城转光州。
光坐车就得3天2夜。
候车室内,各种气味掺杂交织,有脱鞋释放脚气的,有蓬头垢面看着几年没洗澡的,有背着小货架,贩卖香烟、蚕豆、鸡蛋的,还有三三两两凑在一起席地而坐喝酒的。
候车室外,更是喧闹,拉人住旅店的,卖艺的、要饭的,各色人等,参差不齐,鱼龙混杂。
郭新年感慨万分,未来的候车室干净、敞亮、卫生,高铁10个小时内就能到光州。
一直到下午1点半,才上了火车,那个记忆中存在的绿皮火车,现在自己就在车上。
“瓜子花生八宝粥,啤酒饮料矿泉水,来,前面的同志,把腿收一收。”列车员推着小车一路吆喝一路卖货。
晚上10点到了杭城,转1102次列车南下光州。
好在转车人也不是很多,有座位。
接了点热水,从蛇皮袋里掏出两馒头,搭配自家做的辣椒,就吃了起来。
一边吃一边还在思考未来的赚钱门路,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可都是做生意的黄金时代,以自己对未来的知晓,随便干点什么都能发财。
想着未来自己能成为巨富,手上的馒头也变得香喷喷的。
整啃着馒头,坐窗口的一个年约60来岁,一副山农打扮的老头拿出一罐“健力宝”,咔一声打开,喝了一口后,眼睛眯起来看着易拉环,“同志,你帮我看看,这上面写了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