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脆揣上保温杯,巡视自己领地。
一周过去,在人多力量大的掩盖下,停车场的围墙已经建成,仅留一南一北两个大门。
从省道跨过路沟,迈入南门。
长约300米,宽约200米的空地上,西边坐落着一排民舍,足足20座。
一部分用于办公,一部分租赁出去,用于汽车维修、快餐住宿。
东边同样是20座民舍,全部被改造成宿舍。
一部分交给员工,一部分对外租赁。
中间则是停车场。
包括农机停放区、私家轿车停放区、大型半挂停放区、临时车停放区。
而走出北门,前方便是余家村。
西侧院落转租给菜贩子,用于合租、办公。
东侧院落暂时留在村民手中,不然人们没地方住。
主干道两侧,则多了许多门头。
商店、水煮面、壮馍摊、包子铺、羊汤馆、五金电器、钢材电焊、私人加油站、轮毂轮胎、充气补胎、轴承三角带、农机农具…………
隐隐约约还能看见一家沙县小吃,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搬来的。
而收入增加,村里的消费水平也有所提升。
至少余家村的败家子们,已经阔气的不做饭了。
并且见人就让烟,最低都是10块钱一包的泰山、一支笔,或者小熊猫。
“狗窝里放不着油饼!”
余阳虽然嘴上骂着,心里却挺欣慰。
因为只有消费,才能拉动经济。
如果全都藏着掖着,谁来余家村做买卖?
没人做买卖,各方各面就起不来。
一路思索。
不知不觉来到村子最东头。
泥泞的胡同里,村长的堂叔正拿着20块钱一包的小中华-软八喜,招呼一群菜贩子到家里取货。
当初余家村集体投入豆苗产业,有的贪图省事,把火炕交给三元农业,每个月拿固定收益,全家老小再跑塑料大棚忙活,多赚几份收入。
也有的把豆苗留在手里,只交纳1500块钱的技术支持费,然后联络菜贩子,亲自售卖。
于是村长堂兄就做起了二手菜贩子买卖。
比如某个菜贩子急需大量豆苗,但需要排队两天才能从三元公司拿到货。
怎么办?
村长堂兄找到对方,确定数量后,以每筐加5块,甚至加10块的价格,达成一致。
然后从村里改造火炕后,不愿跟随公司出货的农户手里收购。
借此赚取差价。
但这只是二手菜贩子雏形。
等对方拥有了一定资本,估计会把村里的火炕,从三元公司手里接过来,算是有个样板。
然后从塑料大棚批发散装豆苗,再从塑料厂批发保鲜盒。
等运回家中,男女老少齐上阵,把豆苗撕扯成小规格,贴上自己的标签,倒卖给急需豆苗的菜贩子。
辛苦是辛苦了点,却能赚更多。
这也是余阳决心组建菜贩子协会的原因之一。
毕竟越是赚钱的买卖,越会让人铤而走险。
三元农业保鲜盒,比筐装规格小三分之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