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人,就算黎汉明招来了也是浪费。
“这第二份是关于断句的一种方式,上面都有详细说明,你们下起研究后,尽量教给每个书院,以后你们的每一份奏报,都要用上这样的断句方式。”
第二份资料就是标点符号,在中国古代文书中,一般不加标点符号,而是通过语感、语气助词、语法结构等断句。
但事实上中国从先秦时代就已经有标点符号,只不过这些符号没有统一的标准罢了。
历史上第一个从国外引进标点符号的人是清末同文馆的学生张德彝,同文馆是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为培养外语人才而设立的,张德彝是第一批英文班学生中的一员。
在这古代教育不能大规模普及的原因,除了汉字的繁难外,古代文书普遍不加标点符号,给未加学习者造成阅读的困难也是一方面原因。
不说其他的,黎汉明收到的奏报之类的,也是通篇看上去一大片,他看着麻烦,所以一般会让人直接念。
“这个好!”夏文炯看着有关标点符号的资料,顿时眼睛一亮。
先前那本《博物新编》他看着没什么感觉,但是标点符号就不一样了,如果按照写书信时按照自己的意思标注后,就不怕别人看岔了。
其他官员听到夏文炯的赞叹,也立马围了上去,不一会儿便嗡嗡的讨论了起来。
黎汉明没有理会他们,交待了几句后便离开了。
本来他想把汉语拼音也拿出来的,不过黎汉明忽然想到这个时代的语言不是那么统一,什么西南官话、北京话、南京话等等都不一样,如果他忽然拿出一个新语种的话,搞不好会适得其反。
毕竟,汉语拼音是以普通话为标准的,而普通话又是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贸然拿出来不是新语种是什么。
所以,黎汉明仔细想了想,决定还是先等一等。
紫禁城,养心殿。
虽然漫长的冬季渐渐离去,春天的暖意开始洋溢在京城的每一个角落,但已是高龄的乾隆仍然没有感到丝毫的暖意。
“太上皇,和大人求见!”正在龙榻上打盹的乾隆被太监福喜给轻声叫醒了。
“和珅?”乾隆闻言动了动身子,有些疑惑的问道:“这个时候下朝了吗?他来干什么?让他进来吧!”
“嗻!”福喜应了一声后便走到门边叫道:“和大人,太上皇宣你觐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