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按照他的意思,自己之才能,未必比古时之管仲乐毅相差多少,放到一个小小滏阳县,实在是备受屈辱。
就算当年刘备之对凤雏,不也是没过多久就请回去了么?可自己在这里一直这么待下去,怎么能施展自身才华呢?
高孝基苦笑劝解,如今陛下已经下旨,定会对您另加重用。一番劝解,他这才跟着来到洛阳城中。
三人随着小太监牟五来到大殿,对着杨英大礼参拜。随着杨英喊了声“免礼平身”,三人才各自起身侍立。
杨英上下打量这三人,除了虞世南大概有五十岁左右的模样之外,高士廉和杜如晦都还比较年轻。
高士廉三十多岁,正是壮年;杜如晦还不足三十,满脸的锐气,透着说不出的一股冲劲,让杨英连连点头,暗自欢喜。
若是朝堂上都是这般年龄段的臣子,那就不会那般死气沉沉了。略加思量,杨英对三人询问道。
“如今,贼寇聚众而作乱于天下。有流寇行于乡野,骚扰抢掠百姓,亦有强人占山为王,攻城占地,坏我社稷江山。
三位都是饱学之士,不知可有何妙计能使百姓无扰,流寇消弭,强人伏法,望据实而奏,朕愿闻其详。”
“臣闻先帝在时,以俭治国,百官及民众无不效仿,未尝有大乱横生。然陛下自登基以来,宫中便奢华无比,百官亦仿之。
百姓不堪其苦,方有聚众而起乱者。是故,臣以为陛下当仿先帝,减少宫中用度开支,以缓民之负担。
而后,礼部借学正传达于民,民怨自消,其乱自平。此乃臣忠谏之言,望陛下三思。”
虞世南虽然年岁较长,可此人性情刚烈,直言敢谏,也不管陛下爱听不爱听,率先发言。
他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舆论为王。只要通过学正,引导舆论,夸赞杨广乃是勤俭皇帝,自然会缓解百姓的怨气。
“臣闻陛下新建龙阳城,以安抚叛贼降兵,实乃当世仁君。故而臣以为民怨起,非陛下之过,皆因贪官污吏压迫所致。
如今乱象已起,绝非学正风言可能缓解,当以猛药破之。陛下可下旨令一二大臣走访各地,行黜陟大权,杀贪官,以平民怨。”
高士廉见虞世南说完之后,陛下只是默然不语,便小心翼翼的上前施礼,也开口献策。
他的意思就是舆论现在来不及了,应该打击贪官污吏,派钦差出马,将那些贪官都绳之以法,转移了百姓视线,缓解了怨气,自然就没事了。
“治大国如烹小鲜,学正风言、杀戮大臣实乃奇谋,非以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