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情况,县令和啬夫都甚感荣幸。
“从河套南迁安置在本县的,有近三千户,一万两千人,皆已安置妥当,正常春耕。”
县令名叫宋拱,向子婴讲解着相关情况。
他四十七岁,从最基层斗食小吏做起,兢兢业业,几年前才升到县令。
子婴来到一处正在耕种的田地里。
“拜见大王!”
正在劳作的农民停下来,向子婴行礼。
这一家有四口,年长的是六十多岁的老妇人,过来是四十余岁的儿媳妇,再过来是年约三旬的孙媳妇,最小的是十三四岁的少年。
在平民百姓面前,子婴神态和蔼。
他走到白发苍苍的老妇人面前,和蔼问道:“老人家,日子过得可好?”
老妇人道:“大王,小的家中尚好。从云中搬到池阳县,官府帮忙盖房,发给种子、犁耙、耕牛。”
随即,她唉声叹气道:“大王啊!就是打仗太多了,我儿子、孙子都战死了,再过两年,重孙也要从军了,只盼重孙能终老!”
啬夫随即介绍这一家情况,他们原本祖籍就在本县,蒙恬北击匈奴夺取云中、九原两郡后,全部被安排到云中郡,南迁后再安排回祖籍。
老妇人丈夫是自然老死,儿子在跟随蒙恬北击匈奴时战死,孙子在云中郡长城戍守,后跟随王离军南下,在巨鹿作战中战死。
她的儿子、孙子都是有爵位的,因战功累进至第四级的“不更”,由现在十三岁的重孙继承,有了爵位待遇,家里过得不算太差。
子婴神情有些沉重了,他并非好战之人,也不惧怕战争,唯有一统天下,才能大幅度减少战争,让百姓们安居乐业。
子婴又再了解水利灌溉情况。
这里的水源,都是来自于郑国渠,从主干渠引流分流出来后,又再细分流灌溉到各地。
子婴要见识一下郑国渠。
往北走了一个时辰后,终于来到主干渠边上。
放眼望去,干渠水流较为平缓,自西向东缓缓流动。
“走,带寡人去渠首瞧瞧!”
在县令带领下,在朗卫护卫下,子婴骑着马,沿着郑国渠向西行进。
一路上,经常能看到用于分流主干渠水流的小渠,看到正在劳作中的农民。
到了日落时分,终于到了渠首位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