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过去那个奸臣,那么奸臣就有可能把控朝堂!
其二,高谈阔论的读书人!
某些读书人的言论根本就不从现实出发,只会引经据典说一些空泛的大道理,从而沾沾自喜的得出一个结论,看待问题只看表面,不懂得剖析问题深层次的东西,说的话就仿佛无根的浮萍。
可实际上这些大道理却根本不能解决出现的问题,若是轻易相信反而会使国家面临危险。
他们愚蠢透顶又顽固至极,他们固守己见又不能接受新鲜事物。
只会在既定的框架里做学问,从来也没想过走出这个框架,也不敢去想。
甚至于有些人还会攻击那些提出新奇观点的读书人,认为其是大逆不道,愚蠢的认为圣贤书中的道理万世不变,后人必定不如上千年的圣贤。
又愚蠢的认为圣贤上千年前的观点仍然能适应当今的国家,能解决当前国家面临的困境。
殊不知,圣贤也有局限性,局限于当时所处的时代!
特殊之时就要行特殊之法,既然梁国与武国久战不下,那么就必然要严峻法令。
设定新的法,一个适合现在梁国的法,而不是适合过去某个时间节点的法!
其三,倡导仁爱的儒生!
黄粱中虽然并未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但却也有了一些萌芽,其中的仁爱思想已经颇具规模,被不少读书人奉若至宝。
有一些仁爱派的儒生经常会满口的仁义道德,也正是因此他们这一派一直被不少读书人所诟病,但他们却不敢说,只因为这些人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
若是一不小心说漏了嘴,说不定就会因此给自己招惹上麻烦,被仁爱派的读书人口诛笔伐。
仁爱派始终认为,皇帝不应该用自身的权力来压制臣子。
而是应该仁爱臣子,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感化他们,臣子也是如此,应该仁爱百姓,以身作则引导他们,而非用严苛的刑罚来警醒他们。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暴政出现,百姓和睦,天下安居。
苏白对此嗤之以鼻,认为仁爱非但不会对国家有好处,还会加速国家的灭亡。
因为世人所认为的仁义、仁爱就是把财物施舍给贫穷的人,可怜弱者不加以惩罚,弱者犯错可以宽容。
如果真这样做了,那么无功的人就会得到施舍,只因为他贫穷。
如果不对弱者惩罚,那么暴乱就不能停止,弱者也不会心有忌惮。
&nbs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