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丰富的科学内容又难以完全用现代技术替代,显得十分珍贵。但是,连四纸的生产对原料、时间、工艺要求都很高,成本也大,技艺仅靠口传心授传承,不易迅速推广,因此目前连四纸制作技艺已面临失传的危险,急需抢救、保护。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用竹和楮树皮制作的竹纸和皮纸是传统手工纸的两个重要品种。贵州为少数民族聚居区,该省的许多地区仍然保留着传统竹纸和皮纸制作的古老技艺,其中尤以贵香纸沟、贞小屯和石桥的制作技艺最为杰出。
以香纸沟所产竹纸为例,据传它始于明代洪武年间,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整套操作工艺包括伐竹、破竹、沤竹、蒸煮、碾篾、提浆、抄纸、压榨、烘晾等72道工序,与宋应星《天工开物》所载造纸法完全相同。其成品既绵且韧,有隐形竹纹,还散发出淡淡香气。
贞丰县小屯所产白绵纸创始于清代咸丰年间,直至上世纪末全乡仍有千余户从事抄纸生产。所产纸以构皮为原料,整套操作也经72道工序,成品绵韧,平整润柔。
丹寨县石桥所产的白皮纸也用构皮、杉根为原料,另外还生产彩色纸,包括云龙皱褶、凹凸、压平、花草、麻纸六个品种。其制作过程一般有十多道环节,生产时将棉絮状纸浆兑水加入“滑药”搅匀,经抄、压、晒、揭,包装而成品,纸质绵韧、光润,耐水性好。
以上手工纸品对原料、水质、工艺均有严格要求,技艺的传承全靠口传心授,与制造相伴,产生了丰富的纸业习俗,每年都要祭祀造纸宗师蔡伦。从这些情形来看,相关的竹纸、皮纸制造技艺已成为文化多样性和民族认同的重要证物。但在现代化纸业的强力冲击下,这些复杂难学的造纸古法传承已成问题,需要加以抢救、保护。
楮皮纸制作技艺是传统手工纸生产的重要技艺之一,安区北张村至今仍保留着这种原始的民间手工艺。
北张村坐落在秦岭脚下,由于人多地少,当地百姓自古以来就依靠山区的楮树,俗名“枸树”资源,以造楮皮纸维持生计。北张村是造纸术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西汉霸桥纸就是在这里出土的。开放以前,这里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造纸作坊。
北张村传统的楮皮纸生产有很高的工艺价值,整个生产流程不仅不使用任何现代机械,而且不使用纸药,却能进行分张。这套生产工艺在国内的手工纸制造业内极为罕见,是研究手工纸工艺演化进程的“活化石”。从20世纪70年代起,北张村原始的造纸技艺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2002年,美国史密森协会民俗生活与文化遗产中心曾特邀北张村造纸传承人张逢学参加第36届民俗生活艺术节,近十万名参观者观看了张师傅精彩的抄纸、揭纸表演。
随着社会的变迁,传统的楮皮纸制作技艺逐渐衰微。目前北张村仅有十余户造纸作坊还在维持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必须尽快保护楮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