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框架,这两个事件毫无关联。
但有意思的是,引力场和辐射场都是随距离平方递减的。行星距日距离的平方乘以向心加速度可得到关于太阳质量的常量。
即 r2 a=g?。
行星距日距离的平方乘以它接收到的辐射强度(太阳常数)可得到关于太阳光度的常量。
即 r2 e=l?/4π。
同一个太阳引力场或辐射场中,太阳的质量和光度都是常量,所以很容易得到加速度与辐射强度的线性关系:
a=4πg?/l? e=ke。
上式中,k是个常量。
物体所受到的引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竟然也可以表示为质量乘以辐射强度再乘以一个常量。
物体所受到的力等价于加速度,怎么可能同时等价于它被辐射的强度?
难道?
借用阿基米德描述水的浮力时的一句话,可以这样表述——
物体所受到的引力取决于它排开能量的强度!
这就是特斯拉的《引力的动态原理》的核心观点,现有理论对于特斯拉的这种说法当然不认同。
无论是经典的万有引力定律还是广义相对论中的引力场均认为,引力是由质量引起的,与能量辐射事件无关。
“特斯拉的引力原理着实吓了我一跳,但在验证了超光波之后,我又换了一个角度思考。”布劳恩教授像是自言自语地说着:
“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外围有行星、彗星和气体晕。那整个太阳系的大小是由质量引力决定的,还是由能量辐射决定的呢?”
现有理论认为,太阳系的大小取决于太阳的质量引力,引力的力程是无穷远的。
只要没有其他临近恒星的干扰,太阳引力可以使太阳系的边界非常远。
另一个因素是太阳(恒星)周围直至净空中的物体总量,总量的多少有一定的规律性。
但总体上是个偶然事件,换句话说,恒星系的大小没有必然的确定性边界。
但太阳(每一颗恒星)的黑体辐射事件却是有确定性边界的!
太阳近似一个黑体,以太阳中心到任意距离为半径都可以画出一个光球。
这个虚拟光球表面的总光度总是等于太阳总光度,光球表面的能量强度随距离平方递减。
如果真空中的能量强度为零,那么太阳的光球半径也可以无穷远。
然而,观测证据表明,真空中的能量强度不是零,而是充斥着均匀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换算成黑体辐射的温度是2725开尔文(约为零下270摄氏度)。
所以,太阳辐射强度随距离递减到该温度所代表的辐射强度 e_时,对应的距离就是太阳有效辐射场的边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