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建立牙帐,占有东到靺鞨,西到西突厥,南到大漠,北到俱伦水的广大地区,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霄等部都归属之。贞观三年(六二九)八月,毗伽可汗又派他的弟弟统特勒入贡唐朝,唐太宗赐给他宝刀、宝鞭,夷男非常高兴。而突厥颉利可汗却非常害怕,赶忙派使来唐称臣,并请婚,行婿礼。
杂谭轶事
裴寂被免官
沙门法雅因妖言惑众被处死。司空裴寂曾闻其言而没有上奏,贞观三年(六二九)正月,裴寂被免官,遣回故乡蒲州。裴寂请求留在长安,太宗不许,并指责他功不补过。武德年间身居相位而朝政不清,都是他的责任,裴寂返回故乡蒲州后不久,又因狂夫信行妄言裴寂有天命,裴寂又没报告,应当被处以死刑,太宗只将他流放到静州(今广西昭平县)。后来山羌起事,有人要劫持裴寂为主。裴寂带领家僮攻败山羌。太宗顾念裴寂曾经帮助高祖起事,便下令征他入朝,而裴寂召还即卒。
房玄龄、杜如晦拜相
贞观三年(六二九)三月,太宗以房玄龄为左仆射,杜如晦为右仆射,以尚书右丞魏征守秘书监,均参与朝政。房玄龄善谋略,杜如晦善决断,为唐朝名相,并称“房杜”。
太宗申明审驳制度
唐朝初年,凡国家军政大事,中书舍人各依自己的见解,签署自己的名字,被称做五花判事。由中书侍郎、中书令审查,由给事中、黄门侍郎校正。贞观三年(六二九)四月,唐太宗重新申明旧的制度,于是很少发生错事。
马周为监察御史
茌平人马周客游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贞观三年(六二九)大旱,太宗诏求直言,马周代常何向太宗提了二十多条意见。太宗大喜,招马周入见,令他宿直门下省,不久以马周为监察御史,终至拜相。
太宗发兵讨突厥
代州都督张公谨向太宗介绍可以击败突厥的六条理由:第一,颉利国内政局混乱;第二,薛延陀等部叛离;第三,突利、欲谷设等都对颉利有怨言;第四,突厥之地遇灾,粮食缺少;第五,颉利亲近胡人,而胡人容易反叛;第六,汉人在突厥的很多,唐朝出兵,他们必定响应。于是太宗以颉利既然已向唐朝请求和亲,而又援助梁师都为借口,贞观三年(六二九)八月,命兵部尚书李靖为行军总管、张公谨为副总管,前去征讨突厥。突厥俟斤九人带领三千骑兵降唐,拔野古、仆骨、奚等酋长也帅部众降唐。太宗又以并州都督李世勣为通汉道行军总管,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华州刺史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灵州大都督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合兵十多万,全部受李靖节度,分道出击突厥。
注释
文化纪事
陆德明撰《经典释文》
《经典释文》共三十卷。首为《序录》,综述经学传授源流;继释《周易》、《古文尚书》、《毛诗》、《三礼》、《三传》、《孝经》、《论语》、《尔雅》各经。并袭魏、晋学风,兼列《老子》、《庄子》于“经典”。所采汉、魏、六朝音切凡二百三十余家,兼载诸儒训诂、考证各本异同。陆德明(约五五0至六三0),为唐代的经学家、训诂学家,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隋炀帝时,擢为秘书学士,迁国子助教。入唐,任国子博士。
杂谭轶事
东谢、南谢酋长朝唐
贞观三年(六三0)闰十二月,东谢酋长谢元深、南谢酋长谢强朝唐。东谢、南谢是南蛮的分支,分布在黔西。唐太宗下诏以东谢之地为应州(今贵州德江县境),南谢之地为庄州(今贵州境内),隶属于黔州都督。
牂牁、党项附唐
贞观三年(六三0)闰十二月,牂牁酋长谢能羽及兖州蛮向唐入贡。太宗诏以牂牁之地为牂州。党项酋长细封步赖降唐,唐以其地为轨州,以党项各部酋长为刺史,党项各部分散在三千里的范围内,每姓为一部,各自为政,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辞氏、旁当氏、米擒氏、拓跋氏都是大姓,听说步赖被唐礼待,各部都来降唐,唐朝以这些地方为崌、奉、岩、远四州。
突厥康苏密携萧后等人降唐
贞观四年(六三0)正月,李靖率三千骑自马邑进驻恶阳岭,夜袭定襄,大败突厥。颉利可汗大惊,迁牙帐于碛口。颉利的亲信康苏密以隋炀帝后萧氏及其孙杨政道降唐。
唐军大败颉利可汗
贞观四年(六三0)正月,李世勣兵出云中(今山西大同市),与突厥在白道(今内蒙呼和浩特市西)激战,大败突厥,李靖又在阴山再败颉利可汗。颉利逃至铁山(今阴山北部),还有军队几万人,派执失思力拜见唐太宗,请求内附唐朝。颉利也自请入朝。太宗派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