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葆光 > 正文 第三十一回:度灾荒贵在讲仁道,兴农事还须…

正文 第三十一回:度灾荒贵在讲仁道,兴农事还须…(第2页/共3页)

顶上用场。”老大质疑地说:“光说一哈恐怕都记不住,到用的时候都忘掉了。你干脆把它写下来,让大家当成书来念,就是以后忘掉了,也能在纸上找得到。”

吴老爷一听,就训斥着说:“即使把它写成书,对两眼朦黑的人,那也是没有用的。”

一时间,吴老爷准备说农事的消息,传得附近的庄上人都知道了。因遭灾荒受了饥饿的折磨,庄上好多人对务地种庄稼事上心多了。听说吴老爷要给后代们,教一下种田的窍门,也都争相打听着,要来听个究竟。

道老爷听说,吴老爷要教大家做农事的窍道,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自己是木匠出身,说实话对农事还真不太在行。要把这农事弄通,既要知道些天上的风云雷光雨,又要认识地上的热冷肥水土,还得通晓六畜生性,更要讲究人的操作手艺,哪可比做木工活难得多。

去跟着人家学,都是庄稼人,年龄差不多,脸面上还有点挂不住,但人家对农事确实讲究,你看人家到这里才几年,把土地务得多么肥沃,同样的天,同样的地,种的庄稼就是比别人家的长得好。灾荒期间,人家的日子比我们这些大户人家还过得稳当些。不行叫后代们去听一哈,也是个主意。

好多人要来听如何种好庄稼的事,叫吴老爷知道了,一时间心中还有点紧张。这里也有几个上了点年纪的把式人,人家种庄稼也很讲究,要是说得不合适,还叫人家笑话。

只怪这大儿子嘴长,本来是个家务事,扬的到处都知道,把自己还架到火上了。当下就是鸭子上架,也得挣着命去蹦。要把这农事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吴老爷还真仔细地挖空心思折腾了好一阵子,费了点工夫。

这一日,好多的人来到吴家大庄,吴老爷一看,大人娃娃好大的一帮人,娃娃们都是来看热闹混饭来的。吴老爷就问大家说:“前几年的灾荒,大家都经过了,谁一个没有挨饿,那个人是吃铜钱活下来的,还有哪个人是吃鸦片烟活下来的,灾荒期间你们最想要的是啥。”

这一连串的提问,前面的不说,就是最后的问题,大人们还没有开口,几个娃娃就异口同声回答说:“前几年把人饿的招架不住,经常想着的事,就是有个谷面馍馍吃。”

吴老爷接着话茬问:“那你们就没有想着吃个白面锅盔吗?”大家都笑了起来。有的大人就小声说:“连树皮都没有吃的,饿得没有办法都吃土着哩,还能想着吃白面锅盔。真是做梦娶媳妇的事,想得美。”一帮娃娃起哄着说:“我们都想吃长面,就是没有。”

吴老爷继续问:“那你们以后想不想吃锅盔?”大家都又笑了起来,有人就说:“有不想吃亏的人,还能有不想吃锅盔的人,那不是吃撑了的,就是个半蔫汉(脑残)。”

吴老爷接下来就说:农家人自古以来,就是种庄稼糊口的,这种庄稼就是自己的本行,其他的都是兼做。不管你是做啥的,都要吃饭。衣食住行,哪个人都少不了。没有衣裳穿,没有铺盖,睡在外面,天气热了,都还能过活上一阵。若是三天不吃喝,那就走不动了,要是七天没吃也没喝,那基本上就毕毕了。大家以后要想吃锅盔,就得把庄稼种好。

人常说,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心发慌。铁无钢水就发软,人无粮食命就短。你们说是不是。灾荒期间死了的人,是不是没有吃的饿死的。

古人都给我们把话说到了,但我们好多人还不听话。当年发生了地震,那些逃难的人,到了门上,一开口先问,有没有吃喝给上一点。没有听说过哪一个逃难的见了人,先说,有没有钱或者鸦片烟给上点。

古人在书上都说,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就没有听过那个书上说,榆树皮,苦紫菀,鸦片烟,人所食。那就是说,灾荒期间,我们吃的都不是人吃的东西。

灾荒期间,好在人们之间还讲了点道义,虽然活下来了,那也算侥幸,但愿这样的奇迹,以后千万不要再出现。人要活着,就得吃饭,没有粮食,哪来的饭。就是当了皇上,也离不开五谷粮食。不论社会走到啥地步,吃饭始终是人们生存最基本的需求。因此,解决粮食问题,将永远是人们的首要任务。

这种庄稼的事,虽说是个苦力活,还得识天时,知地理,论把式。还要会使唤农具,驯服牲口。就是算天、算地、算人的事。有几家的大人听着,心里暗想,这账房先生,出口不离算账的话,人说这人算不如天算,还能算出粮食来不成,听听他说怎么个算法。

吴老爷接着说,这天不好算,但好多动物都有灵感,总能给人们提供点先兆。比如说,癞蛤蟆叫唤得厉害,说明天要旱了。蚂蚁乱跑,说明天要下雨。这地也可以算,人也能算。你家有多少地,有多少人吃饭,这是明摆着的。每年种些啥作物,各样作物种多少,就得算计着来。

你不能把所有的土地,都种成一样的作物,更不能全部种成罂粟,各样作物还得搭配着种。这样,人就能吃上五谷杂粮,粗细搭配,羊牲口也有了饲料。

大家都知道白面好吃,要是全部种成麦子,那羊牲口到时候就饿死了。要是全种成鸦片,到时候人也饿死了。

大家听着,有人就觉得是在咥二话呢,心里在想,人家都在种鸦片,自己不种还不成。要是不种大烟,哪来的钱去买点洋布,还要买粗盐,农具等。所有的用物,都是要钱来买,总不能经常背着粮食去换,那可就太费事了。

吴老爷继续说,我把自己经过的,还有听了的古人的经验,全部说给你们听,你们觉得有用就试一下,没有用就只当是秋风过耳。要种好各种作物,就有个倒茬,施肥,务地,把握时机的讲究。

先说这天气:正月二月雪水流,五月六月渴死牛。清明前后一场雨,好似秀才中了举。有钱难买五月早,六月连雨饭吃饱。雨落七月七,阴雨连绵十月一。八月十五洒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重阳无雨盼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寒冬腊月雪封山,来年定是雨漫川。夜里下雨白天晴,收获粮食没处盛。早韶不出门,晚韶千里行。

你们要是猜不到天气的情况,没有其他办法,那屋里的吃喝就得细详点,该吃十分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