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这一日,张先生正在忙着捣鼓药材,只见好几个人拉着爬山虎(山地手推车),送着病人上门来了。几面一看,原来是李明达的大婆来看病,那可是富人家的婆娘,还不敢怠慢。赶紧让进药铺,搬来板凳让座。等李明达的婆娘做稳当后,张先生便小声问:“哪里不好?”
婆娘哼唧着回答:“常犯恶心,呕吐不止,两月没有倒霉(例假),全身无力,总是被瞌睡虫缠着睡不醒。”张先生立即拿出脉枕,先仔细地号了一阵脉相,再看舌苔,翻起眼皮看看眼色。一看舌苔润泽,肤色红润,脉相往来流利圆滑,如珠滚玉盘之状,脉动有力,像是一排气泡,按照自己多年行医的经验判断,属妊娠之脉相。
张先生知道,这婆娘婚后好几年不育,虽觉得是孕症,却不敢妄断。本想找上铺子的合计一阵,只怕骚了自己的行当。便先开了两个药方各六副中药:一个处方是,党参6钱、白术6钱、茯苓4钱、半夏8钱、陈皮3钱、木香6钱、砂仁3钱、甘草3钱,水煎服。
另一处方是,干姜5两、人参2两、半夏4两,熬汤服调治。随后交代说:常喝点羊奶,吃点果子白菜等之类,仔细调养,过一段时间再来观点。
张先生叫自己的兄弟抓了药包好,刚要送到这婆娘手里,准备打发,只见李明达随后赶来了。李明达见到张先生就问:“这婆娘啥毛病?”
张先生就咬着李明达的耳朵说:“你这婆娘害得可是个怪病。”李明达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心想,想再娶一个不成,还会出其他意外。当时就想着,是不是自家的居家,还是祖坟风水不吉利。就再次追问张先生:“你说这怪病,到底怪到啥程度了,不会有大的麻达吧。”
张先生回过头来,再把这婆娘叫到跟前,当着李明达的面,又仔细地诊断了一阵,断定这婆娘的病是怀孕症状。先生见李明达一定要问个明白,就拉着明达的手,往后院去了。
来到后院,见四处无人,便挤眉弄眼,咬着耳朵,捣鼓了一阵,这可把个李明达激动得眉飞色舞,当下就蹦了起来,嘴里还喊着说:“我的爷啊--有了。”
李明达得到了这样的回答,虽说是个喜事,但当下还不敢确认是真是假。可希望自己的婆娘们,都能多害上几次这样的怪病。明达立即付了药钱另加酬谢,谢过张先生,自己亲自把婆娘扶到爬山虎上躺下,随后和家人一同护送大婆娘,离开药铺回家去了。
李明达走在路上,心里在想,虽然怀上了,到底是男是女,还没有个说法,心下还有点放不下,就叫其他人操心着小心路上颠簸,先送婆娘回家,自己又回头找张先生来了。
李明达又来到张先生跟前,开口就问了一阵。张先生见李明达求子心切,就说:“人心隔肚皮,好坏没法提。这婆娘怀娃的事,也是隔着肚皮,谁也看不见,也不敢肯定。但根据脉象,肤色,形程看,好像是个稀罕的。”李明达那期盼的双眼,只盯着先生,心里在想,但愿老天保佑,和先生的说法一样,给祖上续个香火。m.
李明达随后对先生说:“等过些日子,你再给观点一哈,看到底是个啥情况。”先生说:“回去多操点心,不要让婆娘生气,吃喝讲究点,抓了的药按时喝了,等过些日子,我到你家门上来看看。”李明达再次谢过先生,出了门,一溜烟奔自家去了。
李明达回到了家中,立即给小婆交代,要耐心伺候,百般关照,按时服药,仔细调养。从此开始,李明达只等着这婆娘,给自己有个如愿的交代。心想,时常也要把这小婆多关顾着点,希望小婆也能有个动静,自己暂时就放弃了再添房的念头。
大婆终于有了动静,李明达的情绪也好多了,婆娘们都受到了格外地关照。小婆也觉得欣慰,同时也在犯着心思,难道自己前世就没有积下阴德。平时也行了不少规程,费了好大的劲,就是怀不上个娃,这到底是个啥原因,给庙里的神仙也磕了不少头,还是没有结果。听说白马庙的神仙是有求必应,干脆到歇马店的庙上去一趟,祈求一下神仙看,能不能如愿。
一日,小婆就给神仙准备了献饭,来到白马庙里,磕头作揖还许了愿。心里在想,人家大婆都有了动静,说明男人没有问题,那就是自己的不是,这里把神仙求了,在家还得叫让男人抓紧点,说不定自己也会有个动静。从此开始,只要不是天阴下雨,李明达夜夜即使跑空趟,也不能闲着。
过了半年,这大婆娘好不容易生了个儿子。李明达终于如愿以偿,立马请人按照这娃的生辰八字,掐算了好一阵,给取了个官名叫李显。当下就来了精神,下了决心,准备建房修庙,重整家业,一面托人到内官集市看木料行情,同时到巉口召集劳力,忙乎个不停。
李明达托人在内官营市场上,踏视木料的行情。这所托之人经常在市场上来回转悠,见到木材就想问个详细。当下这市场上交易的规矩,买卖双方不能直接谈质论价,必须通过牙商磋和,省得发生民间纠纷。这受托人便来找一个熟悉的牙商帮忙,就把李家要建房修庙,需要木材的事说了,托牙侩给着操心点。牙侩回答说:“盖房修庙用的材料,那各种用料的样数字还多,你们把所需的木材,详细列个单子来,我也好操办。”
一日逢集,这牙商正好遇上一个贩木材的人,来到这内官集市赶集,要请这牙侩给捏个价码。牙侩就按照市场行情,尺码了好一阵子,便促成了双方的交易。牙侩便与这交易人相互认识了。
这贩木材的人原来姓道,祖籍渭源一带的大户人家,祖上因当年为逃避灾难,就随教了。后来在当地被人们白眼看待,因此就带着三个儿子,以做木活贩木材营生。东奔西走,往来于各大集市之间。这人既是个童生,又是个木匠,便称呼道木匠。
牙侩给这木匠捏了价码,相互交谈,正是情投意合。随口就问:“有人需要一些盖房修庙的木料,你手头还有吗?”道木匠回答说:“我干的就是这门子行当,只要价格合适,松、柳、华、杨、柏,需要多少都行,还得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