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刘洎沉着脸,忍着怒气:“本官尚无凭据,但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只需三法司介入此案,真伪黑白自见分晓,谁也别想一手遮天、颠倒黑白!”
房俊便不再理会刘洎,转头对李承乾道:“殿下明鉴,所谓‘杀俘’只在坊市之间流传,并无凭据,焉能以流言而治罪军中大将,贸然让三法司介入?若开此例,必导致奸佞当道、法纪废弛!不如命周道务暂居长安、限制出城,而后令‘百骑司’奔赴辽东,搜寻‘杀俘’之证据,若查无实证,自当还周道务清白,对造谣者予以严惩,若当真有‘杀俘’之证据,亦可将其就地抓捕下狱,自有律法惩处!”
眼下“百骑司”已经在李君羡率领之下彻底投靠太子,只需令“百骑司”搜索“杀俘”之证据,便一切尽在太子掌握之中。想让周道务死,纵然他不曾“杀俘”,亦可轻松炮制出无数证据,做成铁案;反之,若想保住周道务,也可沿途奔赴辽东将有可能存在的证据销毁,辽东人烟稀少、地广人稀,销毁证据轻而易举,不会为外人察觉。
主动权掌握在太子手中即可,周道务之生死由太子决断,房俊自己不愿掺合,虽然与周道务之间只是意气之争,尚未到置对方于死地的地步,但此次周道务已成众矢之的,若他自己 若他自己强势将其保下,恐激怒各方,得不偿失。
然而他这有些不负责任的搪塞之语出口,在座诸人除了萧瑀依旧老神在在之外,皆吃了一惊。
刘洎捋着胡须微微颔首:要说坏,还是房二这厮坏啊,自己简直太纯洁了!强势推动三法司介入固然可以收集证据将杀俘之事做成铁案,但却难以摆脱“栽赃构陷”之嫌疑,毕竟由周道务承担东征不利之罪责的受益者太多,即便是三法司当中也大有人在,聪明人都能看出周道务是给大家“顶雷”,即便此案干干净净、真真切切,又有几人相信?
后患太大。
但若按照房俊所言,先将周道务软禁使其没机会毁灭证据,然后直去辽东将无论是否存在的证据一一收集,届时证据确凿。即便是太子也抵不住朝野攻讦、舆情汹汹,此案铁得不能再铁,周道务永无翻身之日。
周道务怒目而视:老子就知道这厮不是个好东西!亏得自己刚才还心生感激,认为他是一个胸襟宽阔的君子,真是有眼无珠啊!
这哪是为我脱罪?按照刘洎之言,并无实证之下将自己收监,事情可能还有几分回圜之余地,可房俊这么做分明是将此案钉死,让我永世不得翻身……
太阴险了!
太子则不以为然:如此一来此案便彻底掌控在自己手中,紧紧攥住周道务的把柄,便能令其一心依附东宫,不敢有背叛之意,否则若是吃里扒外,顷刻间便能令其锒铛入狱、身败名裂……
办事还得是房二稳妥啊,不愧为孤之肱骨!
房俊哪里知道个人孬种转着什么样的念头?他只是简单的不愿多掺合此事而已。
见刘洎未再表示反对,遂看向周道务,问道:“周都督总不能一个俘虏都没有押送回来吧?”
周道务心中大骂阴险小人,却也不敢翻脸,毕竟眼下还有几分转圜之余地,万一将其激怒,谏言太子立即搜寻证据,那就完蛋大吉。
&n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