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即便失去双子山,也必须拿下兴洋岭!”
皇太极暗自下定决心,目光紧锁着北岸青牙军驻守的山岭。
眼看已至午时,双子山即将失守,而汉军旗的火炮营却仍未现身。
皇太极怒喝道:“王德寿的炮军营,为何还未到达?”
屋百汗如雨下,支吾其词。
正当此时,一名哨骑疾驰而来,带来了汉军旗火炮营已抵达女儿河北岸的喜讯。
皇太极喜出望外。
果然,千里镜中,隐约可见北岸某处,成群的牛马正竭力拖拽着炮群,缓缓前进。
皇太极迅速命令道:“传达朕的旨意,令顺恭王的汉军旗火炮营立即投入战斗,所有红夷小炮,神威大将军炮,对准温越部的兴洋岭进行轰击。
“其余的百门大将军炮,对岸青牙军炮营进行压制,务必削弱青牙军的炮火!”
……
当王德寿的汉旗火炮营抵达女儿河北岸时,士兵们灰头土脸,疲惫不堪。
王德寿本人也是声音沙哑。
一路上,为了加速行军,他不仅多次催促,甚至还亲自下马,与士兵一同推炮前行。
为了赶路,营中的壮牛已有一半力竭而死。
就连一些被征召来推炮的包衣也累到吐血。
刚抵达目的地,他们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就接到了皇太极的紧急命令。
传令的使者一离开,王德寿注意到身边的将领们面露不满与惶恐。
一位亲信将领忍不住问道:“大人,我们真的要将炮营拉到河边,与明军的火炮对轰吗?”
王德寿怒喝道:“住口!我们身为臣子,皇上旨意就是我们的行动目标,哪有这么多废话?”
他满怀希望地望向艾华德东,问道:“艾德甲喇,我们的火炮能在三里外压制对岸青牙军的炮火吗?”
艾华德东略作迟疑后回答:“顺恭王,如果想要有效压制明军的炮火,最好将火炮部署在河边开阔地带,距离对岸不超过二里,甚至更近。”
他心中暗想,即便是在二里的距离,也未必能压制明军的炮火。
与黄土岭战役不同,那时有事先标记的位置,炮兵只需按照标记轰击。
而如今,这超过一千码的距离,临时测量,想要精准打击对岸看似渺小的火炮,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当距离对岸仅剩两里时,才敢说有了一丝胜算。
但这两里,并非到河畔的距离,而是直指敌方火炮阵地的两英里。
这意味着炮队必须更靠近河岸。
即使如此,由于地势的起伏和不时出现的小丘,仍对炮兵的视野造成干扰。
唯有紧贴河岸,才能最大化胜利的可能。
“两里!”王德寿面色难看。
情报显示,青牙军拥有数十门火炮,足以威胁到己方的炮兵阵地。
艾华德东理解王德寿的顾虑,青牙军的炮兵营是他见过最精锐的炮兵集团。
他建议,可将炮兵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部署在三里处。
其余的在后方待命,根据战场情况再推进火炮。
三里,这个距离,虽然青牙军的火炮射程不及,不过明国的神机营火炮仍能对炮阵造成威胁。
艾华德东的策略让王德寿深思良久,最终决定采纳。
皇太极的命令迫在眉睫,王德寿不敢有丝毫拖延,着急催促部下来。
尽管王德寿渴望加速行军,但他的炮营,从牲畜到士兵,无一不显露出疲惫的迹象,速度已难以提升。
北方的地面,虽因干旱而坚硬,却依然比南方的土质稍显松软.
这对于营中那些重达几千斤的神威大将军重炮来说,每一步的前进都显得异常艰难。
然而,在皇太极的严令之下,他们不敢有丝毫的迟疑。
汉旗的火炮营拼尽全力,艰难地拖动着火炮。
在炮营抵达前,艾华德东早已派遣观测手对南岸进行了详尽的侦察。
根据观测手的报告,对岸明军的炮营主要分布在兴洋岭小浮桥,以及另一条大浮桥之间数里的高地上。
明军炮阵前,堆砌着大量的麻袋和土筐,阵中还有众多的土车。
似乎对岸的明军已经察觉到了汉旗火炮营的到来,无论是青牙军的炮阵还是神机营的炮阵,都有所动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