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神色轻松的坐在御座上,先召见户部的几位官员。
他先问顾克贞道:“顾卿,改革官当、设置银行等事进展如何?”
顾克贞躬身奏道:“回禀陛下,官当已按柳郎中所议进行改革,核对资产,明细职责,严格奖惩,仅京城部分的店铺,足可岁增七八万两。
至于设置银行,朝廷缺乏人才,已招徕各家钱庄管事人等,许以官身,正在规划制度和培训人手。预计半年之后可准备妥当,届时新增当税也运抵京城,正可作为银行本金。”
永隆帝提醒道:“柳卿说的是‘钱庄之钱庄’!”
顾克贞忙道:“臣知道,目前的计划是先设户部钱庄,待运作成熟,再设中央银行,要求各钱庄缴纳准备金!”
永隆帝点了点头,郑重说道:“朕反复思之,银行至关重要,早日办妥为是!”
之后又询问了些户部事务,方说道:“朕近日命人研究历朝末年情形,如汉末、唐末,皆气候恶劣,灾害相继,绝非短时可改,正与今时相似。如果今后灾情持续且十分严重,该如何赈济饥民,户部可有准备?”
顾克贞面色为难,只觉头晕,可又不能不说,坦白道:“臣已发文严令催收赋税,然陋习相沿,逋赋严重,一时也难尽收。而且兵兴起来,边疆各处告急,夏税秋粮尚未入库便已发出,诸仓始终难有储备。倘若发生陛下所说的情况,只靠户部实难应对。”
永隆帝皱眉,这可不行啊,要是没粮食,有钱也没用。
他见柳湘莲低着头,似有所思,便问:“柳卿有什么想法?”
柳湘莲的确想起了一些事情,走上前来说道:“陛下远见卓识,粮食不可不虑。微臣有些想法,虽未能立竿见影,也可稍减灾情。”
“说。”永隆帝颔首。
柳湘莲道:“微臣听闻,除了烟草之外,另有数种海外泊来的作物,一名番薯,一名番麦(玉米),一名马铃薯,产量皆高,胜过稻米、谷物数倍,而且干旱、贫瘠之地也可种植。如今仅在少数地方有种植。
如果朝廷寻来种子,早日推广全国,或可稍减灾情。最好陛下能盛赞此物美味,开天下风气之先,加快传播速度。
再者,还可下诏寻找专注农事者,不要求有功名傍身,专门任职推广新作物。数年后当有成效。”
永隆帝大喜,忙问顾克贞:“果真有这几种东西?”
顾克贞蹙眉道:“臣略有耳闻,所谓‘番米’,早前还有地方曾向陛下进贡过。但不知产量如何,是否适合各省种植……“
“这等事一试便知!”永隆帝断然道,“就由你户部来办理!”
顾克贞只好再应下。
永隆帝忽对柳湘莲道:“朕还有一事非柳卿来办不可。”
说着,命人将书稿递给他,解释道:“这就是近来天变研究成果,你可刊发在《京报》上。”
柳湘莲看着手中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