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大人迈着方步走进县衙,庄严肃穆的县衙正面“明镜高悬”几个镏金大字熠熠生辉。大人在堂上坐好,两只深邃的眼睛直视前方。
少顷,师爷连忙上前禀告:“霍大人,敲鼓的是河下镇沈炜,这是他的状子。”
师爷呈上状子,大人定睛一看,一拍惊堂木:“还不把人带进来!”
“是!”
“两个人快进来。”衙役大声道,这声断喝把姓李的船民吓得直打哆嗦,倒是沈少爷毕竟见过世面,他整理了一下衣衫进了衙门。
沈少爷抬头一看一身官服的县太爷正襟危坐,他那威严的目光让人肃然起敬。
“小的,见过大人。”沈少爷连忙按规矩行礼,船民也扑通跪倒在地。
“大人,请为小人作主。”
“状子上说河下街钱老板不守信用,克扣货款,可否属实?”
“大人,小的岂敢撒谎?小人句句属实。”船民头都瞌破了。
“来人啦!把钱某带上堂来。”一支签扔在堂上,那清脆的声音在县衙里回荡……
沈少爷连忙和小龙耳语了几句,小龙频频点头后离开了县衙,直奔河下。
再说宋记酒楼后厨此时此刻忙得热火朝天,宋老板亲自对后厨训话:“诸位,今天是我们酒楼长脸的时候了,沈家小少爷的满月酒也是大厨们露脸的最好机会。今儿个,其他菜肴大家驾轻就熟。就是这道刚刚学来的‘平桥豆腐’,我不大放心呢。”
“老板,我敢打包票,我们绝对把这道新菜做得和平桥镇本地味道一样子。”刚刚学艺归来的张大厨当即夸下海口,宋老板看着他一旁盆里早已备好的豆腐,他频频点头。
“嗯,像模像样。今天就看你们的了,老规矩,今天办得好晚上必有重谢。”
“老板,你就去准备银子吧,我们忙了。”张大厨对荷官说,“来,我们再做一下最后准备。”
说起平桥豆腐,那自然不能不说平桥。平桥是距淮安府山阳县南二十余里的一偏僻的集镇,史书记载早在宋元时就已形成了城南的一个较大的环境优美的集市。
南来北往的商贾官宦大多在此落脚,因此平桥商业发达,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自然也就促进了佛教文化的兴起,一度庙宇香火兴旺,尤以兜率庙为最盛,久而久之渐渐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三月初一庙会一一小人会,亦称笑人会。
庙会期间举行各种群众文艺表演,开展各式商贸活动。河下吴承恩有诗云:“短篷倦傍河桥泊,独对青旗枕臂眠。日落牛蓑归牧笛,潮来鱼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