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易中海没了
六十年代。
北方的冬天十分寒冷。
医院家属院小院儿正房外面的两个大火炉依旧没有生火,李林和徐氏夫妻两个也没有到这边居住。
大人还好说,几个孩子都是很怕冷的,徐氏和秦淮茹不但给几个孩子做了棉袄、棉裤还给他们织了毛衣,几个孩子勉强能过的去。
老院长退休了。
虽然是退休,但依旧是留在卫生局帮忙,他说过要多来六院看看的,但却一直没有来过。
李平安懂他的心思。
他是担心自己频繁的到六院影响六院的正常工作。
再说了。
当年道济医院收归国有改名六院,原先在道济医院工作的同事已经分别调往京城其他几个医院了。
老院长在六院的老同事除了李林、姜山等人没几个了。
那些原先跟着米国人的西医老院长都不知道他们现在在什么地方工作。
老院长不来六院,李平安倒是去了几次老院长家里。
老院长一辈子无儿无女,退休以后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
虽然是领导,他家中很是简洁,除了满屋子的医书就没什么了,家里连个洗衣机都没有。
李平安问起的时候他说自己能洗衣服,偶尔到卫生部的洗衣房洗衣服的时候会遇到一些邻居,邻居们也愿意帮他干点儿事儿。
老院长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他不吸烟不喝酒,就连下围棋、象棋的习惯都没有。
李平安给老院长把过脉。
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一般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又称为平脉或缓脉,平脉至数清楚,一息(即一呼一吸)之间四至五次,相当于72~80次每分钟,节律、强弱一致。
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生理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如年龄越小,脉跳越快,婴儿脉急数,每分钟120~140次;五、六岁儿童常为一息六至,每分钟90~110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力;年老人体弱,脉来较弱;成年人女性较成年男性脉细弱而略快;瘦人脉较浮,胖人脉多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长途步行,饮酒饱餐,情绪激动,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则脉较弱。
老院长的脉象自然不能跟年轻人相比,但是相对于六十岁左右的老年人而言却是强有力的,并没有什么病症,这一点儿倒是让李平安很放心。
老院长也到过四合院儿李家几次,还在李家吃过两顿饭。
何大清这家伙听说是医疗系统的大领导在李家,毛遂自荐想要去李家帮忙做饭。
在他看来。
女儿何雨水是学医的,将来也会在医院工作,早早晚晚,或许还真有用到人家的时候。
现在不巴结。
将来想要用人家的时候再巴结不是晚了吗?
只是。
何大清到李家去的时候却被李平安拒绝了。
老院长什么苦没吃过?
粗茶淡饭就行。
要是刻意给他做好吃的没准儿就被厌烦了呢!
何大清回家以后有些不高兴,和和雨水说了这件事情。
何雨水说道:“我在六院实习,也听说过这位老院长的事情,他才不会在乎食物的好坏呢,我猜老院长只是到李家看看而已,可能是礼尚往来,感谢李大哥对他的照顾!”
虽然将来也要当医生,但是何雨水也知道,自己和老院长之间差着十万八千里,她基本上接触不到老院长,就算是求人办事儿也求不到老院长身上。
“爸,你就别忙活了!”何雨水开口说道:“怎么说我也是医大学生,毕业后还能找不到工作?”
何大清终于点了点头,不再多管闲事。
贾张氏这家伙听说有大领导去了李家很是羡慕,心里想着怪不得李平安毕业之后就一路顺风,到现在还做了六院院长,原来是因为有领导照顾啊!
这一两年卫生部的工作重点儿已经略微向农村倾斜了。
除了允许城市附近的公社社员进城看病,还大力推行农村巡回医疗制度,就是利用节假日、星期天的时候让城市里的医疗团队到农村进行巡回医疗。
就拿六院来说吧!
单单是李平安就多次带队到乡下公社进行巡回医疗,到过多个公社,甚至还到过田间地头和社员们一起参加过劳动。
李林、姜山虽然退休了,但依旧是多次跟着李平安到过乡下公社。
在培养农村医疗人才方面卫生部也是不遗余力,卫生部先后选取了16所中专,56所五六年制的大学医学专业培养农村医疗卫生员,甚至将五六年制的学制改为三年制。
其中有十六所中医学院向农村招收卫生员。
在京城。
六院等几所医院也开始面向农村卫生院招收学员。
经过老院长的推荐,六院还担负起了招收附近公社卫生员到医院实习的任务。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
这些学生可以从城市来,也可以从公社来,最终还是要回到公社去,拿公社的工分,不用郭嘉发薪。
这些到医校、医大进行进修的农村卫生员大多都是层层推荐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