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以往的规矩,朝廷会根据外国使节带来的东西,几倍或者十几倍的回赐。
但是外国使节带来的东西往往根本不值钱,都是一些方物特产。而大明朝回赐的东西都是瓷器、丝绸、茶叶、或者真金白银。
一些经常来的国家抓住了这个特点,每次来故意多带东西。然后十倍八倍的换回去。
比如说棒子国,不但一年来好几次,而且每次都带着很多东西来,大明就要十几倍的赐给他。纯粹就是薅羊毛。
甚至扶桑的内部为了挣得来大明朝贡的机会,两大势力先打一架再说。
“市舶司已极力控制,但是现在会同馆依然有二十八国使节,所带之物堆积如山。”礼部尚书李至刚看了一眼郑和说道。
有些西洋使节就是跟着他的船来的,那些东西也是他帮着带回来的。他们带的越多,大明朝回馈的就越多。
郑和连眼皮都没眨一下,这事儿跟他没关系。各有职责,他的职责就是下西洋,宣扬国威,顺便把使节带来。
至于户部和礼部的事情,他管不到,陛下也没让他发表意见,所以他装作听不到。
朱棣也头疼,此事他不能再为难夏元吉了。这位户部尚书已经很不错了。
但是这些使节也不能不管,八方来贺、万国来朝是大明的脸面,不能折在自己的手里。
尤其是这种场面洪武期间就有,如果自己在位出现问题了,那些心怀建文的人怎么想?天下人怎么想?
史书上会怎么记载自己这位皇帝?是不是会说自己干的不如建文帝,会不会有人拿这个说事儿?
朱棣看了一眼夏元吉,又看了看李至刚。这两位尚书都不错,让他们背黑锅有点说不过去。
正在这个时候小太监送来一份奏疏,朱棣接过来一看标题嘴角动了动。尤其是看到内容的时候,他都笑了。
奏疏的内容很简单,弹劾礼部主客司郎中徐钦欺君罔上罪不容诛。内容很简单,徐钦从户部抢走海货隐藏着重大的秘密。
那批海货根本就不是价值十万,而是近达百万。户部员外郎裕兴和徐钦都知道其中价值,所以才有互殴抢货的行为。
但是户部欺君在先想要中饱私囊,徐钦欺君在后,行趁火打劫之事。
奏折分析的事情精准合理,而且还附带了最近徐钦卖海货的清单,以及所得收入。
朱棣气的胡子都翘起来了,但是转念一想这不正好背黑锅的来了。刚想放下奏折又停住了。
这个奏折有意思,谁上奏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事情知道的太准了,而且背后有人啊。
定国公徐景昌终于学聪明了,这次不自己出手了,而是把所有的证据给了都察院的御史,让御史上奏。这样他就避免了被人说同室操戈。
可是朱棣什么人物,他一想就明白其中的猫腻了。
作为一个成熟的帝王,他核算了一下成本。把那小子挤出尿来拿到的钱也不足以平复眼前的事儿,但是让他背黑锅应该可以。
“此事先放一放,我再议一下永乐大典的事情。”朱棣放下奏疏说到。
礼部尚书李至刚还要说几句,这都迫在眉睫了,那些使节已经问过好几次了。怎么陛下还不着急?
但是话到嘴边看到夏元吉没动,他也没有动。这件事自己太主动了,容易砸在自己手里。还是装糊涂吧。
徐钦想去自家的澡堂子洗个澡,准备晚上跟小婢女添香聊一聊野兽和美女的故事。
到了澡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