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翻了一倍。
尤其是去年一年就有3000多集,差点赶上78年到87年这十年的数据,那么你说今年该有多少?明年呢?后年呢?你有想过如果这些连续剧,不用多了,上星一半,那么观众会不会开始挑剔?
收视率还会出现渴望那样恐怖的数据吗?连年的收视数据下滑,是因为剧不好看了吗?不是吧?是因为收视率碎片化,观众选择多了,单个电视剧已经做不到霸屏。
如果有一年,连续剧产量达到一万集这个数字的时候,观众还会被动接受吗?那时候市场主体就变了,不再是卖方市场,而是买方市场。
现在国内什么情况,领导看到剧本,觉得被感动到了,也不管市场接受度,一拍脑门,拍,然后这个影视剧就可以正式立项。
我不能说这是错误的,但我们可以做到更好,我们也要建立一个成熟的剧本审核体系,从市场调查到剧本分析再到核算roi,完整的一套体系下来,虽说不能做到百分百成功的比率,但是综合市场反馈,我们可以很快的做出应对,至少大大降低了我们的失败几率。”
侯宏亮沉默了,本来他想说的就是工业体系在国内的适应性,现在罗温给他说的这些还真就是冰山一角,都没有展开细讲,只是剧本一项就已经让人感觉到市场将来的变化是必然的,如果不能做到领先,必定会被市场抛弃,他突然有些茫然。
而旁边的程耳因为想的少,反而听得如痴如醉,原来影视剧的市场变化可以分析的这么透彻,这么一看的话还真是很有道理。
侯宏亮问道:“我也同意工业化是一个好的出路,但是这个目标太宏大了,很难实现,再加上国内是人情社会,做不到他们这样…”
剩下的话侯宏亮没说,程耳和罗温都明白。
罗温:“当我们在一个行业里足够强大的时候,我们可以制定规则,而他们想要进入这个行业只能遵守我们的规则,想要强大就要先从弱小作起,先做自己,只要肯做,就能赚到钱,早晚有一天我们会让他们遵守我们的规则。”
侯宏亮闭上眼做出了决定,有些无奈的笑道:“伱说的这么透了,而且我也看到了这么多,我要是还犹豫就是蠢了。”
罗温露出了轻松的笑容,看向程耳。
程耳瞪着眼睛:“别看我啊,你们说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不含糊!”
罗温和侯宏亮两人对视一眼,都畅快的笑着,事情出乎意料的顺利。
罗温和两人讲着自己的设想,在电影拍摄结束后,回国组建一个公司,包含影视,广告,艺人经纪,剧本审核,市场部等业务,影视部门现阶段以电视剧为核心展开业务,培养班底,打造爆款剧,引领风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