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直入国子监进学,你可知这意味着什么?”
谢灵均惊讶的看向先生,随即微微皱眉道:“这意味着若从豫山书院完成学业,那便能直接获得秀才出身,即可参加省试,而免去了州府主考的州试?”
温德先生闻言笑道:“没错,正因如此才会有那么多的外县学子前来豫山书院进学,山门试虽难,但事关秀才身份,故而结业试更难!”
说完老先生又神秘一笑道:“你可知豫山书院创办这些年来出了多少的举人,进士?”不等谢灵均反应便又道:“足有一百六十五位!其中进士三十二人,举人一百三十三人!”
谢灵均大为震惊,他不是震惊数字的多少,而是震惊于进士及第的人比例居然如此之低!
就这样温德先生居然还是满脸的骄傲,仿佛一件多么不得了的事……
豫山书院是什么地方?那是仅次于国子监的大华学府,据说还能同国子监一样,直接推荐学子参加恩荫入仕的官员才能参加的锁厅试,由此可见其实力。
可即便如此,通过殿试得以授官的进士及第者才占据结业人数的近五分之一,这还是历年来一共参加科举的人数,由此可见大华朝的科举有多么的严格,也难怪父亲在东都城外唱名便能给谢家带来强大的基础。爱阅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瞧见学生的震惊模样,周德捋着胡须道:“物以稀为贵,尤是大华朝这种讲究上下尊卑的更是如此,自立国始,大华朝便重武轻文,但渐渐的发现文治同样重要。
南邺重文轻武,虽武力不及大华却能在文人的率领下与我大华抗衡多年,百姓民生更是繁荣安稳,这是为何?
自然是文治之功!这才使得咱们大华朝开始重视文治,并严格科举、选官之制,虽说不及南邺,但国朝官宦几乎皆出名门望族,先帝有意改变这一局面,便广开科举,以期庶门学子入仕,但终究还是收效甚微啊!
陛下开豫山书院,虽说门阀也入其中,但终究有一些庶门子弟得以入仕,多为清流御史,如此也算是制衡世家在朝中的权利,但少有你父亲那般身为门阀子弟却做谏官的。”
“家父是为了改变现状,否则也不会参与变法之事。”
谢灵均的话瞬间勾起了周德的回忆,随即道:“没错,你父亲便是少有想要断绝门阀之家对朝堂掌控之人,可惜太过着急,老夫三番两次去信劝他徐徐图之,他却总说“时不我待”……唉!”
老先生的感叹让谢灵均抓住问题所在,两人都是赞同变法的,但问题是眼下门阀太过强大,父亲变法操之过急了些。
而与周德讨论许久后,谢灵均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其实“穷文富武”这句话本身就是错的。
读书的成本在后世被大大的低估,但眼下却是极高,如若不是他这种世家出生的人,便是想读书也没有地方读,因为书真的很贵,而且好书,经义书更贵!
笔墨纸砚各项开销相当惊人,谢灵均之前没算过,但有一次依云将家中账本拿出来后他无意之间看到开销,从那之后他便不会再浪费一张纸,甚至连打草稿的过程也省略掉。
古人为何会在地上,沙盘上练字?那是因为在纸上写字太贵了,贵的吓死人!
一套好的笔墨纸砚需花费百贯钱,甚至更多,足以抵得上南阳县寻常小康之家三年省吃俭用的收入!
至于那些带有笔注的书本,典籍,更是价值千金,甚至有价无市,出去扫听一下便知,哪个世家愿将家中典籍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