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有君子之风,善于交际,总能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温德先生的家宴结束,便快到县试的之时,谢灵均与康士林褚林秀二人相约一同应试。
县试的日子很快便接近了,因是地方县衙举行的考试,所以各地的时间皆有不同。
县试说到底乃是为国选才的第一步,如果县试考生将来能在东都门外唱名,进士及第,也会成为地方县官的功绩,所以各县都非常重视。
就算有些托了门路的考生出现,县衙中的大老爷也同样会选出才能优异者作为案首,否则脸上也难看。
南阳县的县试时间在八月初八,挺吉利的一个日子。
县治下四面八方的考生皆汇集于此,但说的热闹其实来的考生并没有多少人,总共加起来不足三十人。
古人的识字率本来就低,而识字并不意味着就是读书人,一家若出一个读书人就意味着这户人家少了一个劳动力。
对于家境优渥的来说算不得什么,对于家中子嗣众多的也算不得什么,可对于子嗣稀少的庶门之家来说,便等同于失去了一半的劳动力,所以极少有人家愿意如此牺牲来供养一个读书人。
那些所谓的半耕半读的书香门之说其实都是用来糊弄寻常百姓的,读书是一件高度集中化的事,也是一件高成本的事。
古文古书本就生涩难懂,再不请个先生自己在那闭门造车,永远也不会有所成就,在这个时代受教育的权利天生就不公平,而“穷文富武”只是个笑话而已。
有些人家让孩子去私塾最大的愿望不是让孩子将来读书入仕,相反而是让他在日后的生活中更加方便,仅此而已。
别看温德先生家的学堂有不少学生,但能读书走上仕途的没有几个。
眼下三十多人的考生队伍中还有将近一半是上了岁数的,这些人到现在也没考上个童生,只是希望知县大老爷开恩,看在他们年岁大的份上,赏一个童生的身份。
这对尊老爱幼的华夏传统来说并非不可能,有不少县官看着这些头发花白的老考生不易,赏个童生资格,让他们能得到些许照顾,也算是对文道一途的维护。
童生试已是非常严格的考试了,让谢灵均没想到的是,其流程相当复杂,还好他上辈子就已经习惯于跑流程,对于所需之物早已准备妥当。
可笑的是待考队伍中有不少人根本就没准备,即便是那些考了不知多少次的人也是少这少那。
县试必须准备亲供、互结、具结。
亲供便是履历,也是详细的户籍信息,本身姓名,年岁,籍贯,体格,以及容貌特征,同时填写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三代存殁履历,就连过继的人都要写清楚本人亲生父母三代。
这是相当严谨的过程,其中内容也需地方县衙的户厅官曹核验,要清楚知道你家这几代人中是否有贱业,罪囚,以及其他不符合县试的成分。
一旦涉及便会立刻取消考试资格,没人能够例外,否则就算隐瞒过去,以后被人扒出来,不光户厅官曹需要连坐,就连当初负责县试的知县也需一并连坐。
谢灵均的亲供自然是毫无问题的,而康士林与褚林秀二人却紧张万分,因为他们是商贾之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