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别英和之后,阮元却也无甚闲暇,这一日阮元也特意来到了兵部,与兵部堂官商议一件要事。而兵部诸人看来,这件事似乎从头到尾,都完全超出了阮元的想象。
“王大人,老夫年纪大了,或许没看清这几份折子,您且再帮我看一看这几份弹劾奏稿。上面所言,确实是……广州的邓总制与关天培关军门,他们铸造火炮,却有十门在施放之时,便即爆炸了么?”这时阮元身旁另有一人,便是兵部尚书王宗诚,正在帮阮元处理几份道光拟定“交部议处”的奏稿。而听着阮元如此相问,王宗诚一时却也有些不解。
“阮中堂,这……您方才所言,就是这些御史弹劾的事实啊?”王宗诚也向阮元解释道:“而且不光是这些御史,今日邓廷桢邓总制,和关天培关军门的自请议处折子,也已经送到了宫里,皇上特意让王公公把折子送了过来,其中事实应该不会错了。邓总制和关军门铸造了四十门大炮,可是试演之时,竟是十门大炮炸裂,这个事实,所有奏疏之内都是一样的啊?”
“怎么会呢?”阮元仍不愿相信这个结果。
“阮中堂,这也没什么稀奇的。”王宗诚也试图向阮元解释道:“这些炮匠啊,大多也是世袭铸炮之人,总是不会丢了饭碗,所以呢,眼见如今天下太平无事,便也有了因循怠惰之心,朝廷让他们铸炮,他们便草草开炉,敷衍了事,邓总制和关军门又疏于查办,也就……就有了这种事。阮中堂,按朝廷定例,邓总制和关军门,都应该……应该降职调用才是。”
“王大人,我若只是在兵部做官,或许我的想法也和你一样,但我先前久在外任不说,还……还做了九年两广总督啊?”阮元却也向王宗诚问道:“我在广州的时候也造过火炮,当时仅仅大虎山一座炮台,火炮就前后造了三十二门,后来补制军械,也重铸过一些大炮,我在任之时从无火炮爆炸之事,怎么这才过了……这才十年啊?广州的炮匠,就已经到了连炮都不会造的地步了吗?我……当日厚山却是……”
说到这里,阮元却忽然想起,上一年卢坤过世之际,曾经给自己送来一封遗信,信中言明鸦片难制之苦,却也说起了道光十四年的律劳卑强闯虎门之事。此时邓廷桢和关天培完成铸炮,那么反推向前,这些火炮开铸之议,应该就是出于卢坤。
这日归家,阮元也重新找出了卢坤当日送来的遗信,果然,书信之中,有着这样的字句:
夷船坚固,非重炮不能制夷,生已于虎门海口另筑南山炮台,议定添铸六千斤以上大炮四十位,不知皇上可否准行……
“厚山,原来是这样啊……”阮元看着卢坤遗信,似乎也明白了铸炮一事始末。
两日之后,阮元便即会同王宗诚,在面见道光之时上奏了议处之法。
“皇上,臣与王大人议定,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铸炮失察,致使火炮多有炸裂,更有伤及兵丁之事。此事虽是公罪,但炮位损毁太多,更兼出现兵丁受伤,是以邓廷桢、关天培二人之罪难恕。臣请将邓廷桢、关天培二人降二级留任,非有议叙,不准抵消,此外炸裂炮位,一律让炮匠加以赔补,请皇上明察。”阮元率先奏事道。
“皇上,火炮炸裂,虽为公罪,但邓关二人亦有失察之过,更兼火炮炸裂,竟有十门之多,阮中堂所奏议处之法,显然过轻。依朝廷旧例,当将二人各降三级,降职改任才是。”这日同在道光面前奏事的穆彰阿显然不认可阮元议定之法。
“皇上,若是寻常的火炮炸裂之事,臣以为穆中堂之言并无不妥。但臣在两广治军多年,也曾修筑过一些炮台,加铸了不少火炮,所以其中内情,臣或许可以言明一二。”阮元也向众人言道:“臣在广州之时,铸炮轻则二千斤,重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