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器制造上呢?”
平日里,刘贺每次给几个郎中传授新的知识时,总是会当场考核他们活学活用的能力。
在这种高度紧张的情况下,人的理解能力更强,触类旁通的能力也更强。
“想要又快又好地造出殿下设计出来的那些木器,关口在于熟练的工匠,可一个熟练的木匠不是个月就能培养出来的,没有足够的木匠,一切都无从谈起。”
“但是用了这流水法,可以把木器的各个部件拆分开,让不同的人来做。“
“因为每人只固定制作一个部件,自然很容易就可以上手,熟能生巧也就水到渠成了。”
“到时候,学徒只要跟着老匠人学习个一两个月,就可以学会。”
“等培养出了这些学徒,他们就可以专做零件,再教给经验丰富的老匠人拼装,这样一来,速度就会快很多。”
“就拿我们新进制造的这曲辕犁来说,看似复杂,给一个学了三个月的学徒来造,恐怕不得其法。”
“但是,如果把犁评、犁箭、犁辕、犁舵等零件分给七八个学徒来造,他们很快就能上手,最后再交由一个老师傅来拼装,自然就可以事半功倍了。”
谢朗越说越顺畅,显然他自己已经是真的理解这流水法的好处了。
等谢朗说完之后,刘贺不禁又点了点头,再次对他表示赞赏。
“说得不错,这竹简后面的内容就是使用流水法的各个关口,你继续往后看,遇到不懂的地方现在就问寡人。”
“诺。”
接下来的两个时辰里,谢朗就开始细细地研究起刘贺写的这份流水法来。
每每遇到的不懂的地方,刘贺都会立刻从旁解释,而有一些连刘贺自己都遗漏的内容,还要用竹简格外记录下来。
其实,一百多年前,秦国在制造弓箭的时候,就曾经使用过类似的方法,但是到了汉代反而逐渐又失传了。
流水法需要注意的关口很多,显然也不是这区区一卷竹简就能讲完的。
但是,流水法好就好在并不是很高深,与其说是什么秘法,倒不如说一种思维。
只要把这种思维吃透想透,那么在具体运用的时候,那些熟练的工匠和学徒会自发地去完善和优化。
就像刘贺那位图书管理员说的那样:百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相信百姓的力量是无穷的。
为了能更快地让谢朗参透这流水法,刘贺甚至吩咐膳房把午膳直接送到了昌邑殿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