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更直观地去看一下银元的购买力。首先从“衣”来看,一块大洋可以买十尺布,还是百姓中最受欢迎,也是冬天最为希冀的棉布,那时候的棉衣服可以相当于现在的羽绒服。
其次从“吃”方面来讲,一块大洋可以买十斤猪肉,而且我们还不可以用现在的猪肉价格来衡量当时的猪肉价格,因为民国的社会不稳定,所以那时候的肉类应该是比现代社会的贵很多。
同时民国初年的白糖价格为六分钱一斤,油为八分钱一斤,你们可以自己在心里换算,一块大洋可以买到多少东西。
看完物价,我们再来看看当时人们的收入,这样才可以更加清楚地反映银元的使用和购买力。
在当时最为繁华的上海大都市,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收入为二十块大洋,而更为需要技术性的职业,如教师、护士这种具备专业知识的人群,他们的薪资为每月五十块大洋,而更为复杂或者说高级的工种,如律师、记者、医生、作家这种,则每月工资可以达到两百大洋,这已经是当时社会高收入的代表了。
所以通过物价和当时人们收入的对比,能够得出一个大体的数据如果一定要说一块大洋可以相当于多少人民币的话,私以为一块大洋在民国初年是相当于人民币二百元左右,可以往上调一点。但是大洋到了民国后期就不那么吃香了,按照换算的话,最多可以达到人民币一百块。
据资料记载,清末民初时五块银元就可以买一头水牛,一块银元可以买一担大米,到民国后期一银元是一担谷。
根据清末时期银子的换算,当时一块银元等于08-09两银子,以这个价格兑换现在实物的话,那一两银子就100元以上,民国初期时约等于250元。
我们可以按当时鲁迅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当教授时的工资300大洋来算,相当于现在至少3万人民币,而当时一般工人的工资也就5-10个大洋,蔡锷将军当云南总督时月薪也才65个大洋。
鲁迅先生,他的月收入,很长时间稳定在三百到五百大洋之间,后期还有增加,平均来看的话,月收入在四百大洋以上。
以民国初期的物价推算,当时的一块大洋价值约等于今天的250元,而到中后期时的价值就没有这么高了,只能值现在的100元人民币。
普通家庭见到一块银元就会两眼放光的年代,公交车司机说出六块钱一个月的薪资,就像说六个鸡蛋一样。让“二杨吃惊不已。”
“对了,这位兄弟,老哥想你打听一下,现在北方政府这边,工作岗位多不多,实不相瞒,我们二人这一次来也是,想在关外谋一份工作,我二人识字,在前清政府部门当过差,还请兄弟多多指点指点,”杨度说完就从口袋里拿出两角钱的硬币,塞给了开车的司机。
“使不得啊,两位老哥,您二位想要知道什么只管问,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不能拿钱贿赂俺,这要是被上边的稽查员发现了,会将俺解雇,还不给任何赔偿,据说会把俺的什么信誉计入档案,收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