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羽毛炸裂开来。
……
……
……
“叮铃”
“叮铃”
外兴安岭的群山之中,传来一阵阵铃铛响。
这只铃铛拴在一头灰色毛驴的脖子下,随着毛驴在山道上走,左右摇晃,清脆悦耳。
这铃铛声,要是被这里的山民听见,必然喜上眉梢。
能在山里遇上龙王使者,那是一种福气。
这里的山民,七十多年前,都生活在黑龙江以南,是中国东北土生土长的农民。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华后一年内拿下东北。当时逃难的农民,大部分选择往关内走。也有这么一小撮人,选择往北,渡过黑龙江,进入俄罗斯境内,到这儿打住。
不能再往北走了,再往北是冻土,人是活不下去的,只能在这儿安家。
当时能逃到这儿的人不多,不过七十年繁衍生息,总算在这里扎下了根。
如今在外兴安岭这片茫茫群山中,零零散散地分部着二十六个村落。
这些村子有大有小,最小的也有上百口人。
山民在这儿开枝散叶的这七十多年,龙王祭,慢慢成为这里的一种传统。
龙王祭没有固定的日子,倒不是这里的山民对这个大日子没有约定俗成的规矩,而是因为龙王祭的祭祀主持,只能由龙王使者亲自担任。
每年的八九月间,龙王使者开始游走在外兴安岭,就跟点一盏盏灯似的,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去主持龙王祭。
二十六个村子全部走遍,需要一个多月。
可不管怎么走,龙王祭只能一场一场进行,顺序是个问题。几乎每个村子,都想先办龙王祭,这样他们觉得福气更好。
考虑到山民们的这种需求,龙王使者只能每年改变一次路线,尽可能做到雨露均沾。
这里没有手机,联系不方便。
于是每年八九月之内,这种铃铛声,就会在外兴安岭的群山峻岭中响起。
山民们要是在山里打猎砍柴时听到了,上去问候,龙王使者就会把今年的路线告诉他们。
消息散布出去,等龙王使者慢悠悠走到了,村子里也就事先准备好了。
“叮铃”
“叮铃”
铃铛声在群山之间回响。
一身黑衣的老者,跟在灰驴身后,走得不紧不慢。
一边走,老者嘴里念叨着:“灰驴啊灰驴,还是你的日子好啊。喝得是山泉水,吃得是上好的豆料。你看看你这一身毛色,油光发亮。再看看我,形容枯槁、骨瘦如柴,这山道,走得我是头晕眼花呀。”
“什么,你说我可以骑上来省点儿力气?”
“哎呦,不行啊,万一被人看见这么办?”
“人家猎人,卖得是能耐。我们这一支,当年虽然也风光放过,现在,只能卖惨啊。”
“哪怕你是一头驴,我也只能当老爷一样的供着。”
“我还得不断地跟你说话,让别人以为你听得懂。”
“人心隔肚皮啊,我要是不能做得面面俱到,谁信我呢?你说是吧?”
“其实你这头驴蠢得很,跟咱龙王差远咯。”
&n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