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斑马儿养的!(江城方言,类似国骂口头禅)
搞了半天是外资港商!
难怪这么有钱,这么年轻,还这么任性……
不对,法人信息上,这人明明就是大陆居民?
难道……是某港商的私生子、遗腹子之类的?
很有可能啊,听说港区回归前还保留着一夫多妻制,多出几个老婆儿子很正常的好吧……
一时间,三人对方杰进行了全方位脑补,态度和心态也有了颠覆性的改变。
这两年国企改革就不说了,去年国家已经开始讲“非公有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这就是给私有经济定性,政治地位大幅提升,打消了很多人的疑虑。
现在国家大力提倡招商引资,尤其是吸引海外投资,这都成了一项政绩考核指标,但《关贸总协定》也就是WTO与花旗国的谈判还在拉锯,靴子没落地,外商都还在暂时观望,不太敢冒险进场。
现在只有港台地区的华商比较了解大陆的情况,对投资大陆比较看好也比较积极,但僧多肉少,大陆这边不是谁都能拉到港台投资的,所以为了政绩考核达标,都是各种优惠政策拼命拉投资。
如今,某“港商”居然主动送上门了,这如何不叫人惊喜?
倒不是投资额度的问题,而是面子和政绩的问题。
港商投资,在这个意识形态普遍崇洋媚外的年代,听上去就很高大上有木有?
反正这会儿在国人们眼中,港商就是天生自带光环,就是有钱人不差钱的代名词,就是觉得自己要低人家一等。
只要能把这位“港商”留在这里投资,就是一笔政绩,以后到区里开会,写总结报告,汇报成绩的时候,好歹也能提一句港商来他们村里投资了,绝对会羡煞旁人。
所以接下来,没什么好纠结的了,只要是原则范围内的,全部一路绿灯放行。
地皮价格就按照第四档最低价671/平转让20年,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的“办公费”稍稍打个折,再弄个整数,6000得了。
至于具体的地块,得实地去测量划定。
于是一行人来到工大路中段,也就是当初方杰向夏浩指出的那排门面。
经过大致的测量估算,沿街长度大约18.5米,差不多相当于6个独立门店并排,而进深,达到了12米,总面积218平米左右。
这其中村里面还是玩了一点花样的。
面积相同的情况下,进深越深,临街长度就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