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了,后继之人还能有破釜沉舟的勇气继续推动改革吗?
连续赶了几天的路,一路上再无任何波澜。沿途看到的百姓依然是极端的贫困,按照梦中后世对贫困户的划分,大明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贫困户。
而大明这不到百分之十的人才是所谓的民,皇帝不可与他们争利,而且也不能违背他们的民意。不然就是他们口中的独夫民贼,反正笔杆子掌握在他们的手里,皇帝也挡不住他们写什么。
至于百分之九十多黔首百姓是什么?是草芥,是韭菜。草芥与韭菜也配拥有自己的声音吗?
过了双流镇后,一路上再没有发现白莲教的踪迹,看来白莲教的影响还没有扩大。
一路行来,朱瞻基见多了贫穷与苦难,光是插着草标卖儿卖女的就见了很多。
作为父母,但凡有一丁点的办法,谁愿意卖掉自己的儿女,这还是所谓的太平盛世呢,若是乱世又该如何?
朱瞻基的心情很是沉重,一路南行,路过的都是大明的精华地区。连这些膏腴之地百姓都过得猪狗不如,那些山高皇帝远的地方百姓又能好到哪里去。
行至乐安州附近,朱瞻基忽然想起这里是二叔汉王朱高煦的封地,算起来自己与汉王已经有好多年没见了,也不知道二叔现在在乐安州在干什么?
至于说朱高煦会准备谋反,无论是从前的那个自己还是现在的自己都是不信的,从前的自己说汉王谋反是担心自己控制不住这个以武勇著称的藩王。
现在的自己对于这样一个如同圈禁一般的藩王,根本不屑一顾。借朱高煦个胆子也不敢以一州之地举起反旗,将来该如何处理自己的两个叔叔呢?
这关系到的还有自己的那些个兄弟该如何安排,再想分封到各地当猪养是不可能了。大明有多少钱也不够这群只会吃饭生孩子的废物花用的,朱瞻基也是奇怪,大明朝无论哪一支一旦继承帝位,子嗣就变的艰难起来。
老爹子嗣不少,轮到自己的时候,只有两个儿子,到了朱佑樘这一辈就只有一个儿子,轮到他的儿子当皇帝的时候居然绝嗣了。便宜了兴王一支,没想到的是几代过去,到了朱由校这一辈又绝嗣了。好在朱由校还有个亲兄弟,不用从别人家过继,也就不用搞出大礼议的事件。
反而不当皇帝的其他宗室倒是哪个都是多子多福,有一个藩王孩子生的太多,居然连他自己都认不全自己的孩子,简直就是皇室的笑柄。
乐安州并没有因为有个汉王日子就好过一些,黔首百姓一样的贫穷,甚至比没有藩王的地方还要更穷困一些。
朱瞻基从乐安州附近悄悄走过,在汉王府中的朱高煦肯定不会想到,他的侄儿未来的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