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过来与其同为尚书,分担压力。
由此开创了六部有两位尚书的传统。
了解到这情况的朱见济更加无语。
他在金濂去世前的建议下,意识到不能够再等待自己长成后才去把控官员升落,需要找机会给景泰帝朝堂输点新鲜血液进去,不然没等朱见济大几岁,那些臣子就能一个接一个的先进棺材了。
正好景泰帝在金濂去世后,也需要调动官员成为户部新的长官,朱见济趁机提了几个建议,比如说把早就不想干了的吏部老尚书王直换了。
这样老头子高兴,朱见济也高兴——起码新的吏部尚书会比王直年轻有为点吧?
但他万万没想到,他的好爸爸早就把继任者安排好了。
景泰帝弄完之后还一副非常满意的样子,完全看不出是喜欢压榨老人的黑心领导。
对此,朱见济只能再找机会了。
再过了好几天,由朱见济挑选,景泰帝批准的“太子陪读天团”进入东宫,开始和小太子一块享受文华殿学习的洗礼——
景泰帝早就想给儿子找适龄的玩伴了,不然天天看着儿子坐在高凳上批阅奏疏,自己在旁边看有色书籍,良心也过意不去。
而且宫里也的确寂寞。
除了那两个跟着她妈一起被自己圈禁的女儿,内廷中没有小孩能陪着朱见济玩耍了。
景泰帝不觉得自己还能再磨合出一个儿子来,也不愿意见到儿子天天只和宦官待在一块,害怕培育出下一个朱祁镇。
于是当朱见济暗示他需要小伙伴拱卫的时候,景泰帝毫不犹豫的应下。
而朝臣们在听说陪读的少年郎全是勋贵出身的消息后,也是默默围观。
在他们看来,皇帝这是要扶持勋贵们了。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前几年不出手扶持,现在才借为太子陪读的名义拉拢他们。
也许是小太子的提议吧。
假装不经意的看了眼金台旁坐着的太子殿下,百官们又迅速低下了头。
只有被朱见济着重关注的张輗没来得及收敛表情,被他看出了不满之色。
这位老将军一直跟他哥过不去,这脾气也太坏了。
石亨那边倒是没有变化太多,该桀骜还是桀骜,仍旧是没有放弃让景泰帝给他“多赐田土”的想法。
也不知道他要那么多地干什么,京城的房价总不会像后世一样飙升,让他原地暴富。
看来是时候把卢忠找进宫问问了,让他在外面盯了这么久,总知道点情况。
朱见济眯着眼睛,过完了这次早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