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一岸因为冬春之交过于严寒,以至于出现延误了春耕,出现了饥荒。今年的天气与往年类似,儿臣担忧这些地方又要出事,因此想要请父皇下旨,派几位大臣去看看。”
“若无事还好,如果发现问题,也可以防患于未然。”
朱见济即便历史不行,但前世终究是听说过“大明亡于天灾人祸”这件事的。
罕见的小冰河期摧毁了大明朝很多地方的农业,然后贪官污吏的搜刮盘剥激起了四方民变,最后将整个大明炸上了天。
朱见济也为此心忧。
因为他知道,对于整个地球而言,要真有什么气候变化,肯定不会只在明末那十几年里。
也许现在就有体现了,只是要再过一百来年才跌到谷底。
更何况在计划建立自己的皇庄后,朱见济有派人收集有关于农业的资料,随后得知了王竑曾在去年上疏赈灾的事,并在其中明确指出这些年的气候正在变得糟糕,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各种水灾饥荒。
这让朱见济一下子紧张起来。
他是文科毕业的,知识储备比起那种一穿越就熟知火药制造,肥皂研发的理科前辈远远不及,但却是感性不少。
他深知面对人力无法抵抗的天灾,老百姓会出现什么场景——易子而食,饿殍遍野。
更厉害的是,一向温顺的老百姓过不下去,是会造反的!
朱见济的屁股已经一半坐到了龙椅上,怎么能让人造他的反呢?
于是他在大清早的一起来,就在思考如何说服他爸派人去江淮一带,预防……或者说赈灾。
因为对比前几年的春季灾荒时间掐算,那里很有可能已经发生了不妙的事,只是消息还没有传到京城罢了。
景泰帝听完儿子的话,又习惯性的看向于谦,问他道,“兵部尚书以为如何?”
关乎赈灾,不问别人偏问兵部,这是一个比较奇葩的选项。
但是在景泰朝,大家已经很习惯了。
于谦举着笏板出列,倒是肯定了朱见济的担忧,“自正统以来,山东、江北沿岸几乎年年闹灾荒,区别只在于大小而已。”
“太子顺天应人,见今年气候反常而顾念百姓,是值得肯定的。陛下不妨依言而行,派人前往这些地方看看。”
于谦开了口,其他人也纷纷表示可以这样做。
随后他们的讨论,也算是印证了朱见济的想法。
在大明还没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