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恕、包庇。可他们父子已经演变到了公然向大隋亲王亮剑了,若是还既往不咎,岂不是更鼓励不法之徒刺王杀驾?
此风绝不可长!
“贺若氏父子连大隋亲王都敢亮剑,他们面对普通百姓、普通官员时的态度不问可知。”杨广来了一记助攻,将一份厚厚的折子递了上去:“为了印证儿臣猜想,儿臣从刑部、大理寺调来了一些卷宗观看;这上面都是和贺若一族有关的案件,请父皇过目。”
在此之前,杨广眼见贺若弼到处竖敌,告他的人络绎不绝,还以为他学杨素自污,想当一个孤臣。而当他动用监国太子之权,调动一些卷宗来看时,才发现贺若弼是真的很污。
尤其是武都郡公贺若隆、万荣郡公贺若东,这两人分别是贺若弼的兄长和弟弟,之所以当上郡公,全是贺若弼灭陈之功,本身没有半点才能,却继承了贺若氏不懂做人、睚眦必报、飞扬跋扈的传统;出任刺史期间,动用权力四起捞钱倒是其次,关键是他们每看中哪个人的田产,便要以低价买来,人家当然不愿意了,于是他们兄弟便纵家兵为匪,将不答应的人通通灭门,然后通过刺史的权力,将那些田产、宅第纳为己有,一些耿直官员、地方士绅想要入京告状,也被他们灭门。而贺若弼长子贺若怀廓,身为沙州总管,克扣军饷、吃抚恤金、喝兵血是理所当然之事,只要看中哪个部将妻女,这个部将便会死在所谓的剿匪途中。
虽然卷宗上写的灭门案、兵将阵亡案为真,事后也把“土匪”歼灭了,但是一两件还能说是意外、巧合,可如果几十上百个事件都与贺若家族有关,上百个惨遭灭门人家的田产、宅第最后都落到贺若家里,这就很不寻常了。
他所上呈的折子,仅仅只是摘抄卷宗上的案件,并没有附上自己的猜测,但这么多案件集中到一起,父皇定能从中看出门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