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来到中国人得以殖民北美的世界线中,郑克殷知道自己有许许多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当然,怀中的温润,亦不失为实现抱负之路上颇为美妙的调剂。
郑克殷点了点头,“为我更衣吧。这一天,我们将有许多事情要忙。”
这一天,圭谷城将会迎来一支极为隆重的队伍,那便是为吊唁郑克臧而南下圭谷的郑克塽、郑家宗亲与金门重臣。
根据快马通报,这支队伍将在午时至未时(即13时至15时)之间抵达,圭谷城尚有一个上午的时间做最后的准备。
殖民司将和圭谷州官一同负责安顿这支位高权重的队伍,其中王上郑克塽和郑氏宗亲将会住进郑府,而兵官冯锡圭及其部下将会住进冯府——周公仁在是日上午派人来通知说已将冯府收拾妥帖——其余大人,则会安排在别处。
除了郑克塽,郑氏宗亲还包括一众叔父和郑克塽的一众弟弟。
郑克殷隐隐知道,这些叔父全都瞧不起“螟蛉子”出身的郑克臧和郑克殷,若非出于传统礼法,他们恐怕才懒得来到圭谷,在郑克臧的棺前假模假样地哭上几声。
他们的内心恐怕是在笑而不是在哭。
叔父们虽是宗亲,却既无权,又无能,其中唯一值得注意的,大概只有二叔郑聪。
郑聪是先王郑经一众弟弟中最为年长的一位,因而在郑经薨逝后自然也有一定的话语权。
据说,郑经薨逝之前曾有意立郑克臧为世子,由郑克臧来继承延平王爵和掌管郑氏王朝的权力。
但永历三十五年(西历一六八一年)郑经死后,冯锡范立即联合刘国轩与郑聪等人拥立年仅十二的三公子郑克塽,郑聪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便是取得其母亲董太妃的授意。
在此之后,郑聪非但没有如周公旦、宇文护故事掌握辅政大权,确保本家族权力不流入外人之手,反倒因为自己的无能和优柔寡断,致使冯锡范迅速做大!
至于郑聪以下的所有弟弟,也都完全只想做个太平王爷,根本就不打算参与朝政。
这种现象同样出现在下一代——当今王上郑克塽的一众弟弟之中,唯有相对最年长的老四郑克壆值得注意,其余之人,便皆如同原主“郑克殷”那般只管享受王侯生活,哪管朝野洪水滔天。
[注:“壆”音同“学”。]
尽管如此,无论如何,郑克殷如今都已是圭谷郑府的主人,仍然需要积极接待众叔父、姑姑、弟弟、妹妹和更多的亲戚,使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不至于为冯、刘一派的利益而在丧葬期间做出蠢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