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几乎完全汉化的熟番耶蓝社民。由于被首任殖民使杨朝栋起了耶律这样的经典胡姓,出身于耶蓝社的汉化番人都不难辨别。
除了耶蓝社以外,入主金门之后的郑克塽集团为了扩大授田范围,也在四年前有意对巫犁社和扫宋社下手,而郑克臧及时地将这两社迁至圭谷,才叫他们躲过一劫。
为了表达感谢,扫宋社的酋长宋有福甚至挑选十对少男少女送入郑府。
郑克殷记得,郑克臧当时哭笑不得,因盛情难却不好拒绝,只好将他们安排在葡萄庄、酒坊、橡果园和城外的牧场等郑家产业做工。只有最为端庄、机灵的春蕾一人留在郑府为婢,春蕾便在此后成为了郑克殷的侍女。
有这些背景,也难怪殖民司权力更替之事会如此牵动澳龙人的心弦,毕竟这是关乎熟番澳龙人数千条人命的头等大事!
“实际上,你们也是阿兄和我坚实可依靠的力量,你们的命运,也是你们争取来的。”郑克殷回应耶律必鼎道,“在此之后,我们仍需团结合作,方可渡过更多的危机与挑战。”
耶律必鼎认真地点了点头,有些颤颤巍巍地说,“我会记住郑二大人的话,以此来教诲我们社人。”
既是圭谷城及附近的汉番众民都已打过招呼,傍晚回到殖民司邸后,郑克殷还专程安排使者前往合儒城通知此事。
在穿越以前,因对原住民有深刻的研究了解,郑克殷知道澳龙人其实原非一个统一的民族,而是分为八大部,每部之内又分为多个氏族,也即是明人所说的社。
各部各社互不统属,只是大体讲着相近的语言,信仰着相同的神话和神明,并与同属一部的胞亲氏族常有来往,这才大体形成可以区分部、社的一些标准。
更令郑克殷感到有趣的是,澳龙(奥洛尼)一词实非这一族原住民的自称,在现代美国注册为联邦认可的原住民部落时,奥洛尼人使用的名字乃是“穆威克马”(uweka)。
而“奥洛尼”则是另一族原住民米沃克人(iwok)——扶桑明人将这一族的名称记录为“苗蠖人”——对澳龙人的称呼,意为西边之人,大概是扶桑殖民司早期探索加利福尼亚之地时从苗蠖人处听来这一统称,便以此作为全体澳龙人的名字。
“澳龙”的字面含义在汉语里既贴切又威猛,已经接受汉家教化的熟番澳龙人便也认可了这一称呼,毕竟总比像虫子一般的苗蠖人(米沃克人)、药蛞人(约库茨人)等其他族群好听多了。
[注:“蠖”音同“获”;“蛞”音同“括”。]
只是目前被纳入扶桑殖民司辖地的统治并被教化为熟番的,其实只是澳龙人中的一小部分,也即是烟涛湾以西的蓝米道士部(raayth)十社中的五社,及以南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